|
发表于 2019-8-8 17: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母亲都是不一样的。
但说实话这么大的题材,却鲜有个性化的作品。
艾青,写了一次保姆,就让他的保姆大堰河留名了……
我们那么多人写了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北飘南下深广人们,他们很多思乡和怀念亲人的作品,但这类作品几乎在同一个层面上,这就像所有人的父母都是一样的父母了,那接下来的我们也都一样了……是啊,人类就两个:一个男人;另一个女人。但这样说有意思吗?
这样说还有文学与艺术么?
所以,我一直在想:当我们写父母的时候,是不是应当也把他们作为历史的人物或典型的人物去大书特书呢?即便不是严父慈母型的甚至是“不及格”的父母,他们一样的可以作为艺术典型来大书特书。
这二三十年来,或许是我的阅历有限,但我所阅见过的这一题材的诗作,大多真的很保留,几乎在以迂回的方式去贴近他。
其实,这是作者自身的局限。一是才艺的局限;二是情感的制约;三是对父母缺乏真切的了解,更多的还停留在儿时的记忆……他们父母只有抚养他们成人的那一段。书写父母好像只是为了感恩,全然没有爱的传递。
说得不好听:还停留在千年多前的“慈母手中线”的那个层次上,不曾有进步。
仅以此和紫槿交流这一重大主题在写作上理应有突破的愿望。
(个见,仅供参考。) 卢兆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