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47|回复: 8

访金华山道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4 06: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久悉金华访道烟墩胜处尽衣冠。
玉壶绿千叠,虹飞桥百盘。
倒头腾浪, 柏满郭封天
子昂故里仰俊才, 天地余哀气自寒


烟墩:汉代名烟墩岭(今金华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金华山道观位于四川省射洪县金华镇,因其“山贵重而华美”得名,被誉为“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山”。前山为金华道观,后山是开初唐一代诗风的著名诗人陈子昂少年时代读书台。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年)。与都江堰的青城山道观、大邑的鹤鸣山道观,三台的云台观并称四川四大名观,与四川众多道观同属于道教全真派。 山上古柏森森,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巧夺天工。堪称涪江中游的一颗明珠。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4: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1:金华山三绝之一:玉虚阁里的回文诗碑
    道士留诗歌
     正反成佳句


    金华山玉虚阁右侧有一座两米多高的回文诗碑,背面刻有清嘉庆四年(1799)射洪县令胡魁撰写的《增栽金华山林木碑记》。正面刻有清代盐亭人杨太虚在金华山道观作住持时所作的回文诗。回文诗的书法为一种怪异的龙蛇字体,它是在草书的基础上,融人传统的隶书和道家的符书,三种书法互相渗透,错落有致,形成一种龙飞凤舞的字形


龙头倒卧见高峰,洞古铺天绿树笼。
封郭满天撑老柏,卷波烟水映乔松。
浓情尚吐飘香桂,觉梦惊声听晓钟。
淙夜澈泉流韵雅,茸红剪处妙罗胸。

      如将每两句诗倒读,则为:

笼树绿天铺古洞,峰高见卧倒头龙。
松乔映水烟波卷,柏老撑天满郭封。
钟晓听声惊梦觉,桂香飘吐尚情浓。
胸罗妙处剪红茸,雅韵流泉澈夜淙。


      作者以诗人的笔触,描写了金华山"倒头石龙""蔚蓝洞天""撑天古柏""卷波乔松""梦觉晓钟""清泉雅韵"等景观。情景交融,十分贴切。

     欣赏龙蛇字体回文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4: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2:金华山对联欣赏

     金华山大山门联      佚名

  天下无双景
    人间第一山  额刻:初平遗迹

大山门外石华表联(二)   佚名


  上方有奇观,千点花飞千点雨
    金华多异景,一重云锁一重门

  榻外冰霜千里雪
    人间岁月一声钟

金华山道院石门联     佚名

  若问神仙,云深不知处
    但谈风月,山好无尽时

道院客堂联     佚名

  可有客来,静倚石栏看绿水
    幸无尘染,好拈竹管画青山

内厅南厢联(二)      佚名

  喜此地接近尘缘,触景皆成雅趣
       有谁人忘却名利,小住即是神仙

  自是君身有仙骨
    无如此地学长生

客堂正厅联       佚名

  世界红尘飞不到
   山川清气领来多

原客厅正门联(二)     佚名

  会三山之霞友
    结四海之云朋

  字识浮黎,独历廿三四
    书留上下,遍读五千言

道院内北厢联      佚名


  天下英雄,莫把一言说到底
    世上豪杰,能有几个不求人

内厅北厢联      佚名


  聊作三人友
    漫云一字师

金华山半岩间老君洞联    佚名


  处世须行三百善
    传经惟授五千言

金华山老君殿正门联   佚名


  阐道德之精言,运实于虚,动境皆成静境
  发清宁之奥蕴,由博返约,仙家不啻儒家


老君龛联(二)   佚名


  身跨青牛,尊贤者乐
    庙邻伯玉,择善而居

  太极原从无极始

    三元总是一元兴

老君殿柱联(二)     佚名


  太上五千言,道成先天崇法范
    金仙十二尊,功为后世立规模

  执扇辞朝,那识胸中道德;

    骑牛过谷,方知柱下神仙


祖师殿杨忠节公祠联      佚名

  一代文章成菅草
    如此肝胆照松筠

金华山大殿乐楼联     集四书句


  闻弦歌之声,贤者亦乐此
    见羽旄之美,乡人皆好之

集《西厢记》句题金华山大殿乐楼联      佚名


  把往事今朝重提起
    破功夫明日早些来

金华山大殿乐楼联     佚名


  大花脸弄斧提刀,如果杀人还了得
    小包头擦脂抹粉,若是真的说不完

金华山玉虚阁门柱联(三)     佚名


   修道神仙,看三醉飞来,也要几杯绿酒
    托身入世,算百般好处,都成一枕黄粱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过皆成幻境

    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借枕岂无缘,怎奈尘寰都是梦

    点金犹有术,须知仙道首惩贪

金华山长联    佚名

  二百里涪江,奔来眼底,荡胸豁目,喜洋洋逸兴遄飞。试东睐文冢,西眄书台,南指玉屏,北睨石镜,骚坛韵士,正好览胜登临。趁仙涧幽深,勾留住清风明月,更禅房寂静,坐听些暮鼓晨钟。胜地不常逢耶,莫辜负四围山色,满径松阴,一带长桥,半湾流水

  数千年往事,涌到心头,鉴古观今,烈轰轰典型犹在。想诗碎琵琶,词宗海宇,忠甘廷杖,节著旌裳,伟绩丰功,怎禁乘虚凭吊,任铜蹄金屋,难鏖过兵燹劫灰,惟断碣残碑,时腾着珠光剑气。人情大可见矣。夸甚么八斗才高,五车学富,盈门贵胄,万顷良田


金华山大山门灵官殿联(二首)  
佚名

   殿宇壮金华,天下无双福地
    威严昭射邑,人间第一神功

  依北斗以扬威,岂纵群生常肆恶

    向南方而洞鉴,还期庶类不亏心

金华山三官殿联   
佚名

  道德须从仁义起
    神仙都自孝友来

金华山道士陈雨丰墓联(五首)   
佚名

  岩前倚伏看云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

     几面松山看鹤舞

     一湾芦水听龙吟

    峻岭崇山真洞府

     茂林修竹总蓬莱

     此地是神仙世界

     有人结笔墨姻缘

     道传三万世

     经读五千言

金华山药王殿联  
佚名

  莫侈谈名医,须自己扪心,功夫有几
    休轻言小道,看药方到口,性命相关

金华山三清殿联     
佚名

  赫赫厥声,濯濯厥灵,信是名山真活佛
    空空于释,玄玄于道,足称烟火小神仙

金华山倒坐观音大士龛联     佚名


  问大士缘何倒坐
    恨凡夫不肯回头
发表于 2015-7-26 14: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及附件全收。

点评

多谢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7 15:40
发表于 2015-7-26 14: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寄醉翁

——读醉老翁纪游诗每多感慨并借此祝醉翁健康长寿

神州九百六十万,
尽在醉翁纪游间。
八十还当年正少,
百岁足行缓登攀。

2015年7月26日
http://www.shigetang.com/forum.p ... id=27829&extra=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5: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5: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赠句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5: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附3:金华山三绝之二:留云仙馆的臭石

    石头一敲
   臭气立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留云仙馆侧甬道内,一块形状丑陋、呈瓦灰色的石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臭石。石头原来高1.2米,只要用石头或坚硬物体敲击它,它便会立即发出一阵阵臭味。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好奇的人们总喜欢用石头敲击它,以致臭石被损坏,到现在只剩下0.6米。为了把它保存下来,工作人员用玻璃柜把它给装了起来。


    至于这块石头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种传说:相传射洪县令段简,为武三思亲信,陷害陈子昂而触怒了天神。天神为惩恶扬善,正当诗人遇害百天,段简也暴病身亡,当晚雷电交加,一声霹雳,炸开了段简的棺材,电火熊熊燃烧霎时把段简的尸骨熔化成这一方臭石,长留人间。任众人敲之,遗臭万年。这块臭石历经明清、民国400余年,可见在人们心目中,凡是陷害一代文宗,破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者,必将像这块臭石一样,遗臭万年。


    传说终究是传说,事实上,臭石还真的有出处。据射洪县志记载,明代学者杨最在云南做副使,回乡省亲时,从云南曲靖运回此石。后来,据有关专家进一步考证,臭石是一种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含有大量的沥青。当被坚硬物体敲击受到重创时,有机沥青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腐臭味,地质上称这种石灰为“臭灰石”,大量分布在云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4:金华山三绝之三:坡老君洞下魁字崖

    绝壁刻大字  
   寓意状元夺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金华山东坡老君洞下,丛丛藤蔓倒挂的绝壁上镌刻着一个高5米、宽4.5米的行书“魁”字,这便是金华山有名的魁字崖。据介绍,此字是由清代书法家廖赓堂所书刻的,因用力过度,字成力竭,当场猝死。此“魁”字与碣石山王羲之书刻的“碣石”两个大字、青神崖中苏轼书刻的“唤鱼池”三个大字一样闻名遐迩

    关于这个“魁”字,当地有3种不同的传说。一种传说是金华山麓附近的吴家坝涪水滩山,潜伏一水妖,常在滩头捣乱。十天半个月要拱坏一只行船,山上修道的道士请石工刻了此“魁”字,睁开法眼,监视滩头水妖,以保江上来往行船平安。另一种传说是,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巡游,见此山风光秀丽,钦旨道观主持,务必在岩上刻一个字以作纪念。道观主持接到圣旨不敢怠慢,立即请名家书刻此字。还有另一个传说:有一年,女皇武则天在东都龙门办诗会,赛诗会上陈子昂得了魁首,不愧于一代奇才,为家乡争得了荣誉,添了光彩,乡人因此刻了魁字以作纪念。传说不一,因此这一文化景观便成了一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魁字的意思通常代表文人之首即“状元”,如“魁星点斗”即金榜题名的意思。不论哪种传说都带有明显的帝王钦点、状元夺魁的含义,吻合了“独占鳌头”之“魁首”的象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