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精品 责编 山城子
心韵
文/ 翠儿
午夜, 最美好的
莫过于,止语于诗 相对
在寂静的时光里
用心接受一切美好与靠近
无论红尘怎样喧嚣
世事如何纷争
我们,只听见彼此的心韵
渗透着,浸润着诗的魂魄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
一樽小诗,却能醉人
我们以诗歌对话
两相知,情相牵,足矣
山城子荐评:
诗人的索取最美-读翠儿《心韵》
诗有诗眼,此诗眼在第三节的前两行。这就是“美酒千杯难成知己/ 一樽小诗,却能醉人”。
是的,你的这首小诗,我是在深夜独对网屏时,当酒饮的。初读凛香如茅台,再读即沉醉。
第一节的用心,在于铺垫,引导。“一切美好”的事物,我想:诗人要“靠近”什么呢?
第二节,诗人用“无论”“如何”排除一切,然后只留下“诗”-乃“一切美好”中的美好。
第三节,诗眼彰显了诗人对诗歌的酷爱。而一个“足矣”,更表明了诗人的索取为最美。
文学就是人学,诗人对诗的酷爱,在于诗人间诗语言的相互审美。翠儿管这个叫“心韵”。
2015/5/30于筑-观山湖
中国书法(与白眼兄同题·偏锋篇)
文稿/楚木
楷书是基本功
一点一横
一撇一捺
求的是端端正正
山镇纸上 草木诠释枯荣
河腾心间 浪花演绎桑田
龙吟虎啸 风云万千
行书行 草书草
一支锋毫
书尽了唐诗宋词 红楼遗梦
书不尽华夏屈辱 人间血泪
书者无数
碑匾无数
堪称极品的
不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也不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更不是顺治爷的“正大光明”
而是毛润之的
——“为人民服务”
2015.05.29
山城子荐评:
意想不到,又顺理成章-读楚木《中国书法》
看标题,以为是抒写民族骄傲而歌颂祖国的。毕竟,诗词字画中书法占了一席。且中国的书法乃世界一绝。尽管日本人也学了点去,但那也是天壤之别,,不值提起的。
然而读下来,从楷到行,从行到草,我以为该隶篆了。却不,锋毫一转,说起书写的内容,竟至“人间血泪”。再折到“极品”上来。
到极品,本来就《兰亭序》嘛,但不,“难得糊涂”也不——我正疑惑,楚木却收笔直落到“为人民服务”上了!
恍然大悟——标题后有(与白眼兄同题·偏锋篇)字样。何谓“偏锋”,我理解就是不从正面写意,而是包抄过去出其不意致胜。诗旨在民,而不在国。妙。
2015/5/31于筑-观山湖
在这个初夏的夜晚
我趴在一段文字和视频里
哽咽,啜泣。用足音,用疯狂的奔走敲打
承载祖祖辈辈欣喜与苦难的这段长江
我想,抓一把泪滴作剑,或者长枪
刺穿黑色的夜晚。把这万人诅咒,唾弃的
黑色旋风,这条恶魔碎尸万段
即便这样,我依然不解心头怨恨
不平那么多亲人们的冤魂
不能抚慰无数死难者家人们和一个民族
欲哭无泪的呐喊
我想,举起巨形铁闸,让江水断流
用生者的良知,用我微不足道诗歌
源源不断地送给依然生死不明的亲人们
以食物,空气和生还的希望
山城子荐评:
从大爱之心想开去——读游子雪松《江祭》
读第一节,就觉得雪松写的仿佛就是我,两天来至少我也是这样“趴”着的,体谅那些“夕阳红”们葬身在母亲河了。
尽管“呐喊”,也挽救不会那些生命了,但依然“希望”着奇迹的出现。诗人和我们都是一样一样的情感。
不能不共鸣啊!这是一种大爱的表达,是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层面上的深切地表达啊!
这样的大爱之心,应当是民族优良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应是人人都有的啊!但这“人人”能占到多大比例呢?我想应当是百分之九十以上吧!问题是极少数人(尽管绝对值不小),不仅没有大爱,甚至没了良知,尽干些危害民族危害同胞的事情。比如那些贪腐的官员,那些领外国人补贴的内奸,那些制造伪劣假冒的人,那些坑蒙拐骗的人,那些……谁都能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来。
真的不知道大爱之心,如何能改造那些失了人性的人们。
诗人们啊,可惜我们的诗歌走不进那些人的心里,包括法律也走不进。
2015/6/4于筑-观山湖
路过江南
文/ 羽牧川
我没到过江南,如同
从未见过你的模样
此刻的古琴里,有青衣
拾级而上
油纸伞晃着,古道更加漫长
谁的目光伏笔于每个路口
只为一首新词填入新绿
几声鸟鸣,生出天空
细雨,是弹奏多年的音符
让许多的脚步来了又去
我只是无意路过
或者必定经过
我不仅用丰盈形容日子
也用明媚表达忧伤
五月,青青果般
挂满江南
没人看见,我低头也是仰望
山城子荐评:
什么叫精品诗?我今天读到了诗人羽牧川的《路过江南》,我觉得这实实在在就是了。
精品诗的精,在于多重审美;而美是客观存在与人的主观情感之间建立起来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及其兴奋情性的过程。
对于阅读诗歌作品的人来说,诗文本就是客观存在,而读者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情感活动,就是主观情感。
我读第一遍时,觉得诗人就是在歌颂江南的美丽风光。当然不是“风景旧曾谙”,诗人说“没到过”,不像乐天在那做过官。但那美丽的感觉就幻化出“此刻的古琴里,有青衣/ 拾级而上/ 油纸伞晃着,古道更加漫长”呵呵,多么真切的美丽啊,仿佛在古朴明亮的乐声中,一个影视镜头,从近被缓缓拉远了。
第二节的镜头,我先看到了面部特写,可能是在列车的窗边吧,诗人盯着窗外的风景,至于细致到“每个路口”。他想写点什么了,好为诗坛“填入新绿”。镜头变换到裹着鸟鸣的细雨天空,接着摇下来,人来人往的脚步……容量好大呀,美不胜收。于是我想到“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名句了。
第三节的虚写,在暗示他的诗旨了吧?“无意”与“必定”阐述的是偶然与必然的联系吗?“丰盈” 的日子里,会有什么美丽的“忧伤”呢?五月的江南“青青果般”的美丽啊!落笔的镜头就定格在“低头”的仰慕与渴望里了。
以上,就是我的第一重审美过程,好享受啊!
我读第二遍时,就觉得,诗人好像是在美丽的“忧伤”里,仰慕与渴望一个心仪的人了。你看,不就是那个晃着油纸伞,踩着古琴的音节,拾阶而上的青衣女子么?
心仪得在每个路口上守望啊,得一定为她写点什么了……
在这丰盈的日子里,总觉得缺点什么,缺点什么呢?难道不是你(青衣女子)么?若是双去双来、双进双出够有多好……他在定格里这样潜台词。
我读第三遍时,竟然有些恍惚了。哪里是江南,哪里是青衣女子啊?分明都是美好理想或美好生活的象征和向往罢了。我知道,在如今物质不再匮乏甚至丰盈的时代里,人的精神理想显得更为重要了。而诗人的精神理想,难道不是要进入一个美丽如江南,柔媚如青衣女子的诗意的生活境界与氛围中吗?
还不够理想啊,但毕竟有了理想,所以那“忧伤”也是美丽的。而无数的“偶然”邂逅在一起,就一定走向必然。必然之后就自由了。
这就是多重审美,这就是精品诗的美丽与魅力所在呀!
2015/6/5于筑-观山湖
邂逅文/ 花瓣雨
逃离尘世 一双眼
挂起一盞红红的灯笼
点燃向往 藏起身子
去西塘 悠过烟雨长廊
雨的花瓣 那一刻 轻盈盈
散落在永定桥的青石板上
醉了风中的等待
容颜迷离了初见的模样
一把油纸伞 绷紧了心弦
丁香花已然不知去向
石皮弄斑驳的墙
沾满了星星点点的灯光
缱绻时光 不说离别
伸出手掌 寻找归宿
一曲梦里水乡
或许 就是今生的希望
【山城子学习与欣赏】
不管你邂逅什么,我邂逅了多重审美-读花瓣雨《邂逅》
首先,我要学习花瓣雨借助名诗意象点亮全诗的精彩技法。
说的是第三节中,顺手拈来的“油纸伞”和“丁香花”。谁都知道,这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的《雨巷》中的主要意象。借助彼诗的意象及其意境,融入己诗的审美氛围,这样当是积极修辞的范围,它不同于借代,也不同于用典,或可叫做“借象”吧?如果从手法上说,就叫借象法是非常可以的。
学习之后,就是欣赏了。
我欣赏花瓣雨的这首诗,具有多重审美的意味。这主要就是诗人“邂逅”谁,或什么了?一个是爱情,那就邂逅了一个可意的人;一个是精神理想,那就是邂逅诗了;再就是邂逅了一个可恣意发展的时代。
于是,“红红的灯笼”是比喻那个可意的人儿呢,还是诗歌,还是改革开放呢?这就需要读者自己来选择,全选也行——我就是全选的读者。
于是,“风中的等待”是等待那个心上人儿呢,还是诗歌的大发展,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呢?这就需要读者自己来选择,全选也行——我就是全选的读者。
于是“一曲梦里水乡”,心上人就住在那里吗,还是像梦里水乡那样美的新诗的鼎盛呢,抑或就是全面小康的实现了。这就需要读者自己来选择,全选也行——我就是全选的读者。
如果继续欣赏,那就是语言的精彩之点。
比如我特喜欢“点燃向往”。能够被点燃的当然是可燃的有机材质,“向往”太不是了。但,诗人执意拿来点燃。这样,事实上就把语言给艺术化了。其技法在于动词的比喻式的活用。(关于我这样的认识受到网上两个人的反对,一个人认为那本来是病句,说我误导青年,罪责难逃;另一个人,见着我说“活用”,看都不看,就说我不懂语法,说让我看看高一语文。)
再比如我还喜欢“醉了风中的等待”。这样的句子,是对诗语言的关于简约精炼及灵动的要求之下产生的。恢复非诗的句子应是“醉了风中的等待的人”。“的人”被省略,句子立刻简约精炼灵动起来,也就是艺术化为诗句了。从修辞上说,这是动词活用为名词了。(诚然,那两个人又得说我“误导”云云和看看高一语文了。)
其它方面的欣赏,就不面面俱到了。
2015/6/24于黔中夏云镇
母亲的眼睛
& 戴永成
十二岁小丫的眼睛,是一颗闪闪的红星。红星点灯明目,照亮童心之梦。
十五岁少年的眼睛,是一团燃烧的烈火。烽火点燃血液,澎湃七月阳光。
十七岁青春的眼睛,是一把睿智的利剑。直刺敌军心脏,守护延安安宁。
八十八寿辰的眼睛,是一首太行的战歌。飘扬的是军魂,落地的是信仰
九十岁夕阳的眼睛,是一部沧桑的史书。眼神藏着故事,目光装订一生。
从摇篮到史碑,母亲总是用宁静的眼神说话。你的眼神就是誓言、密码与使命。
母亲的眼神,是一盏不眠的灯,照亮苦难的黑夜,点亮中国的黎明。
母亲的眼神,是一支锋利的笔,你把太多的语言都让给了握笔的手。
母亲的眼神,是一把手握的枪,你把命运的牵挂都让给了枪的准星。
母亲的眼神,是一颗坚定的心,你把自己生命刻骨铭心地交给信仰。
母亲啊,母亲!
你的眼睛,是一个深邃的海。游过鱼,驶过帆,打过浪,漂过心。
你的眼睛,是一条坎坷的路。目光弯弯曲曲,脚印深深浅浅,道路坑坑洼洼。
你的眼睛,是一滴伤口的血。即使鲜血如雨,即使饱含委屈,一生不变的信仰一直跟着太阳走。我知道:你的信仰只属于:一个铁锤,一把镰刀,一颗红星,一面红旗。
荐评人:山城子
深深的共鸣-读戴永成《母亲的眼睛》
这篇是戴老师的新作《一位香港著名诗人的母亲——写给招小波的母亲林楚》组章之二。
我也接到过香港诗人招小波快递来的两部著作。其中也有其母的革命生涯简介和不同时期的照片,读了也倍受感动。只是我没有写点什么来纪念这位令人敬仰的革命前辈。今读了戴老师的组章,很是共鸣,足以抚慰了我的歉疚心理。
最喜欢《母亲的眼睛》这篇了。这篇的艺术特色比较明显,因而能够有效地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与爱戴,以及深深缅怀之情强化起来。这种强化来自于通篇的复沓排比修辞格的娴熟运用。
不是说一谈诗,我就说修辞。毕竟诗是语言的艺术,而积极修辞又是使语言艺术起来的主要手段。同时,诗质的本身,就是诗旨与诗艺的完美统一,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而在诗旨明了的前提下,探讨这样的诗旨,是如何与诗艺统一起来的,则有益于诗歌创作的借鉴。
第一节, 全节复沓排比,且行行有比喻。同时穿插了顶针和多处的词类活用。例如形容词“澎湃”是传统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而形容词词“飘扬”,动宾双音合成词“落地”,动词“装订”的活用,都有了拟物的修辞效果,可称为拟物式活用。
第二节, 第一行中有复沓,而从二到五行,又是复沓式的排比比喻句。同时“照亮”“点亮”的排词,及“点亮”的比喻式活用,“牵挂”活用为名词,“让给”的拟人式活用,都有效地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性表达。
第三节, 第一行的反复,感情尤为强烈。而二到四行又是个复沓排比比喻句。且二行的行走,走出了成分排比,三行的分句排比呈现出连续的叠字格,末行,收于成分排比。这一切都强化了表达的敬意,和深深的缅怀之情啊!
于是,我就处于深深的共鸣之中了。
2015/6/11于筑-观山湖。
爱我祖国(修改稿)
文/心蝶
一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都在你的胸怀
我的祖国呵:你的忧伤如此辽阔悲壮
满是伤痕的手臂泛出青铜的光芒,从卢沟桥下
捞出一枚太阳,在《大刀进行曲》中擦亮
当你的忧伤,穿越我的忧伤
忧伤就是长河落日,永远奔腾不息
走在通往黎明的路上
二
七月,明镜高悬,所有投影的事物人物都在此醒来
九一八、西安事变、百团大战
杨靖宇、冯玉祥、赵一曼在我们之上,展开
“大曰邦,小曰国,曰家”的画卷,闪着玉石的光芒
投身于狼烟四起的战斗。用天地间真正的符号
签上一统山河的名字:中国
我们念着念着,就汇在一起了;说着说着,就落泪了
祖国辽阔了,他们荒芜了
祖国站起来了,他们倒下了
三
此刻,我们是饱满的
按下头顶上凸起的山河,任风云在胸中翻腾
被母亲捆成诗经的庄稼
我们又是贫穷的,那些遥远的枪声炮声
把朗朗日月换成子曰。而上下五千年
祖国依然端坐于岁月之上,无数先烈从天上
历史从长河中转过身来
因为忧伤,我们向前
因为理想,我们向前
因为正义一点一点老去,再一点一点新生
皇天后土上雄伟的祖根呵,一寸一寸复苏
四
头顶日月,是用天堂置换地狱
用秋水风骨颠覆曾经的野蛮
岁月能理解你,包括万事万物
你也可以穿越世界,举着自己鲜红的旗帜,铁锤镰刀
以满身风雨的历史为证,不再沉睡
那时候炮火很激烈,你走的很从容,只留下泪流满面的诗歌
那时候你是少女黄河,走向烈日下的母亲
那时候你是少年中国,以献血为美酒
拥抱一个崭新的世界
山城子荐评:
悲壮的凭吊,立体的抒情-读心蝶新作《爱我祖国》
悲壮的凭吊,隐含着诗旨。
明明写的是“爱我祖国”,何以说凭吊?是的,正是因为爱国,才于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诗人心蝶才以饱满的爱国之情凭吊我国于日军侵略中国期间被屠杀以及战死的三千万同胞啊!这是这篇散文诗的主线。主线的关键词是“悲壮”与“忧伤”。
“悲壮”是说的那些抗日英雄和抗日军民,他们流血牺牲,视死如归的保卫祖国的精神。比如东北抗日联军,比如百团大战,比如中国远征军,比如诗行里提及的杨靖宇、冯玉祥、赵一曼……更让人难忘的是“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二小放牛郎”、“南洋机工”等等,数不胜数啊!
“忧伤”——即使用“辽阔悲壮”来状其当年惨烈的场面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也不能说尽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深重的长久的伤害呀,尤其是直到现在日本政府还丧心病狂地狼子野心不死,不认罪,不道歉,不赔款,且登鼻子上脸,觊觎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
诗有旨,此诗旨在深沉的凭吊与讴歌。
诗有艺,此诗艺在手法的创新与语言的艺术化呈现。
而诗旨正是在这创新的手法和语言的艺术化呈现中隐含着的。我们说诗的本质就是这样的——亦即诗旨与诗艺的统一。
立体的抒情,明朗着诗艺。
说说诗艺之一的手法创新。这是擅长写散文诗的心蝶已经融入个人风格的灵活跳跃的意象法。这样的手法构成的诗文本,不仅首先呈现了简约含蓄的诗的基本属性,同时还呈现了灵动别致的语言艺术化过程。
例如:“满是伤痕的手臂泛出青铜的光芒,从卢沟桥下/捞出一枚太阳”这里的“青铜的光芒”这个意象,是以“青铜”的坚硬厚重的质地,含蓄着中华民族,是坚强的英雄的民族,任谁也灭亡不了的。
再如:“大曰邦,小曰国,曰家”的画卷,闪着玉石的光芒/ 投身于狼烟四起的战斗。”这里的“画卷”意象,含蓄了一个文化大国的精神传承,爱国主义早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了。
又如:“被母亲捆成诗经的庄稼”、“ 那些遥远的枪声炮声/把朗朗日月换成子曰。””你走的很从容,只留下泪流满面的诗歌”等等,就不逐个地解释了。
再说说语言的艺术化呈现,是如何使诗文本绰约灵动起来的呢?也挑几个典型的例子说吧。
“你的忧伤如此辽阔悲壮”——形容词“忧伤”活用为名词;而“辽阔”“悲壮”是有了拟物效果的形容词的拟物式活用。
“手臂泛出青铜的光芒”——用“青铜的光芒”比喻青筋裸露的手臂,恰当而立刻是语言灵动起来。
“念着念着,就汇在一起了;说着说着,就落泪了/ 祖国辽阔了,他们荒芜了/祖国站起来了,他们倒下了”——这儿连续用了两组复沓排偶句。顿使语言铿锵有力,韵味十足。
“历史从长河中转过身来”、“ 只留下泪流满面的诗歌”——这两处都是美丽的拟人格的运用。
当然,还有一些修辞格的运用和词类活用,就不一处处都说到了。因为从所举中,我们已经领略到,这灵活跳跃的意象手法与语言的艺术化过程,就像点动成线,线移成面,面动起来就成了立体——这是立体的抒情。这样的抒情的力度在于大气而豪壮。
2015/6/15于黔中夏云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