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49|回复: 2

还有美,也唯有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 14: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寇宗哲


“后窗斜对的一棵梧桐,几只麻雀
在树冠讨论。相对于人类的口水
我愿意把头伸出窗外,安静的听上一会”

很欣赏这首,尺寸虽小,但有极开阔和复杂的底蕴,而这底蕴,非抽象地说出,而是绘声绘色,充满动感与画面感地表达,仅仅有此,尚不足以体现出此首的佳处,此首佳处,乃在于最终还是由形象回到了抽象,抽象出一种极高的生命哲学,不止于有反讽,更有难得的智慧与禅机。

似乎每篇都认真经营过了,但余者,较之于此首,逊色。虽然《无题》一首里,亦有“一只蛐蛐的悲哀——在于听到车辆的喇叭,产生好胜之心”的句子,但是不美,也不值,我很替这只蛐蛐抱屈,因为这种悲哀,恰与把头伸出窗外所聆听的东西形成对冲,前者是厌倦了人类的聒噪,而倾心于鸟鸣和自然,而此处这只貌似悲哀的蛐蛐,却不甘于人类的机械之声,无妄地产生了争竞之念,这不自然,这是诗人刻意的强加,而非蛐蛐的天性使然。

绝句或者三行的价值,在于意境,在于淬火,在于好刃出自好钢的必须,既要有高度的凝练,更要有小小滴水观出沧海的从容,否则有句无篇,甚或沦落为所谓的格言,那就不成其为诗。何以这些篇什引得我此刻略有回味地阅读,在于我从中多少能看出作者的美学趣味或曰诗学追求,一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实际上深藏着作者的一张脸,诗歌表面的万千气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诗歌背后隐隐的那张脸,那张对生活是否爱憎的脸,对诗歌是否敬畏的脸。

这张脸,或真诚,或伪善,或谦卑,或骄矜,这才是诗歌写作的全部奥秘,一个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点。“深夜,那个独自下楼,抗着柱形灯箱的男人,只是为了看一看,角落的木槿花”,此首亦可,或许它道出了诗歌写作的部分秘密,庸俗,丑陋,乃至龌龊的现实比比皆是,但是还有美,也唯有美,以其脆弱,以其哀悯的力量,每每引领我们默默地抵抗。

窗外

大雨经过电钻喷溅
断开——分辨中汇成
溪流 ,缚住风在呼啸

感恩诗

辣椒缀满枝头 ,扁豆堆在地上
当韭菜花酱流出石磨。餐桌旁
我想到天主教徒,无比虔诚地,谢饭祷告

感恩诗

父亲开垦、种植,我手持剪刀
弯腰收集。辣椒红时,细长到惊艳
母亲用针线串起,被我挂在,涂满秋阳的屋檐下

按钮

音箱里,蛙鸣越来越小
与我拉开距离 渐渐深入到秋天
水光闪烁虫响的记忆 反之亦然

夜行

灯光渐次躲进树冠——
我的方向,在掌心发芽
呼出带姜味的空气

牵牛花

在秋雨洗剂的清冷阳光
荆棘丛中,再次赶来,天空
为之屏住呼吸,蓝活了过来

人山人海

只待转身——你看向她,牵着孩子背影的
眼神,如此复杂。而十年前
她赶着几朵蓝色牵牛,迎面走来

灵感

将香烟的软包装展开。 写下
不时蹦出的碎片,在音乐里闪烁
有人拈花微笑,掷叶则可伤人

秋日

无限亲近阳光,在大片
棉花地里,直起身来,此时天空
传来鸟鸣,唤起你钻石的品性

乐园

背后 树叶随意涂抹天空 滚落脚边
被木质长椅的温度 缓缓托起
竖起衣领在阳光里 你感觉自己慢慢融化了

在球场

铁丝网不住夜色 灯光晕黄
在跃动的人影消失之后 浸入
一片樱花 融化在某种冰激凌的表面

路过

韭花。一畦洁白的韭花
使我感到焦虑——虫鸣
如星光渐稀,已多天无人收割

即景

车轮浮出花草 闪烁
沿树篱飞驰 梨花醒目
朵朵洁白 不断弃我们而去

蛐蛐

忘记从何时开始,你学会倾听。
拎起夜色,仔细擦拭,这无风自响
愈寂静的,一枚枚纯银铃铛。

无题

虫鸣重叠。交叉时像是赛跑
一只蛐蛐的悲哀在于——
听到车辆的喇叭,产生好胜之心

城里的蝙蝠

当离开温暖的巢穴,与一个朋友
对谈,酒后的飘忽,闪烁其词——
一不小心,会被街灯的光亮击中

回家

中秋节的下午,略显空荡的街道
我独自穿过。最后一枚蝉嘶,从槐花
残存的树冠传来,有着人类的思考

茫然

后窗斜对的一棵梧桐,几只麻雀
在树冠讨论。相对于人类的口水
我愿意把头伸出窗外,安静的听上一会

蒲公英

蹲下去,一口气放飞一群麻雀,天女散花
占据周围熟悉的事物。在玉兰树间辗转
飞向远处的法国梧桐,如泥牛入海

在小区

深夜,那个独自下楼
扛着柱形灯箱的男人
只是为了看一看,角落的木槿花
发表于 2014-10-4 14:56: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进入云深处的诗歌。
分享精彩赏析。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14: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