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1|回复: 4

空茫流转,真挚动人-学唐诗《黄鹤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1 16: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空茫流转,真挚动人-学唐诗《黄鹤楼》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被称为唐代“第一七律”。传说诗仙曾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都气馁了,如何不第一呢?
如今人才优秀了破格提拔,而崔颢却是先破了格,破格后才使诗变得优秀。自然,人才之格,不是格律之格;格律之格,走笔太不自由,什么平仄定声,隔行定韵,颔联颈联还须对仗。有重复的词语(比如“黄鹤”)还被视为丑陋。崔颢也不是不精通,却宁愿犯规是何由?

先说词语的重复出现,乃格律诗的忌讳。而崔颢的前三行诗,行行有“黄鹤”出现——我以为这是以修辞格去破格律的忌讳的。先是前两个“黄鹤”的复沓,意象被强调得更深刻。后是后两个“黄鹤”的顶针,美如流水翻出个漂亮的漩涡。同时一、三里的“黄鹤”是反复,产生一种韵味回环往复的阅读效果。三格的连续与融合遂使文本变得格外地悠扬、舒缓、流转而又活泼。

还有颔联后四个字不对仗,这也是不够合七律关于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的要求的。这他也不是不精通,为什么定要违规操作,就不怕别人说他格律不懂?
其实对上也不难,问题是因对害意不划算。比如说“白云千过未稍休”(仗是对上了)可是哪比得“白云千载空悠悠”——世事茫茫太感慨呀!承前一动,继而一静,多好的节奏。——而“千过未稍休”不伦不类,就像歌星唱歌,唱跑了调
岂不令粉丝们作呕?而颈联就证明了崔颢对仗的功力是很深厚的:晴川对芳草,
历历对萋萋,汉阳树对鹦鹉洲。对得多么工丽。

若问究竟好在哪里?其好就好在气韵空茫流转,情感真挚动人。而这样的艺术效果,完全来自积极修辞的意蕴:复沓、顶针、反复——破了重复的禁忌,首句的用典起兴也很提神。四、五、六句三番叠词,舒缓了意象转换;颈联的对仗明丽如珠,平稳。行诗八用修辞格,无论如何都会超群。真美——美得舒缓奇丽;真奇——奇得流转而意蕴深长。

2014-4-21于黔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李怒言 +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4-27 16: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首诗的个例来看,唐人对于格律诗的格律并非是十分拘泥的。因为那是一个乐府、古风、古诗、今诗并行的时代。其彼此的交错、影响、渗透都很正常,而宋元之后,格律诗一体独尊,格律也就将诗逼到了绝境。
就唐诗而言那么多的五七言律诗、绝句在那里,它们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呢?有多少千姿百态呢?不是格律,而是内容和表达这些内容的诗人的不同方式和情感的归属。
因为有内容的更新,才有了后人连绵不断的新诗。李白一时间感到无言为继所以也只得任由其道不得了……据传后来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一诗时,有意与崔颢一较高下,虽得喝彩,但平心而论李白既难以夺冠,也难言仲伯。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向风流倜傥的李白,此次因为拘谨而更多的写实。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所以山城子老师用空茫流转来形容崔颢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极其精准的。



点评

谢谢兆玉来探讨!!周日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1 09:06
发表于 2014-5-10 16: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问好李版!!周日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1 09:06
 楼主| 发表于 2014-5-11 09: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卢兆玉 发表于 2014-4-27 16:15
从这首诗的个例来看,唐人对于格律诗的格律并非是十分拘泥的。因为那是一个乐府、古风、古诗、今诗并行的时 ...

谢谢兆玉来探讨!!周日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4-5-11 09: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李版!!周日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