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27|回复: 21

相约重阳(欢迎联诗、唱和或另发主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9 00: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非重阳辈
也度重阳时
重阳思亲远
日日采茱萸

向诗界各位前辈学习并致安!

说明诗体不限呵……
发表于 2013-9-29 09: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入重阳地
重阳把手招
招手夕阳会
夕阳正逍遥

2013-9-29——临屏和小雪。
发表于 2013-9-29 13: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月醉重阳,
野菊美味香。
天高观瑞色,
硕果润秋黄。

发表于 2013-9-29 14: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阳诗歌,和诗,请编选入网刊。
发表于 2013-9-29 14: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约重阳】和山城子《相约重阳》

重阳老未老,
菊会竞风骚。
携着重阳手,
登高诗逍遥!
发表于 2013-9-29 14: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约重阳】和小雪《相约重阳》


年年登高来,
老少牵手宜。
赛菊邀传统,
晚辈多练习!

发表于 2013-9-29 14: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约重阳】和李怒言《相约重阳》


重阳尔先醉,
呕吐诗三行。
惭愧无律绝,
散扯遍地香。
发表于 2013-9-29 14: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约重阳】之《大诗界*重阳二首》



诗界小未小,
山外更有山。
诗界大不大,
天外更有天。
诗界妙不妙,
到处是神仙。
君在大诗界,
重阳舞蹁跹。



你来我已去,
我回你不见。
遍山是珠玉,
散尽君复眠。
今日又见君,
茱萸插疯癫。
诗似东流水,
滚滚更向前。
发表于 2013-9-29 15: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待古诗,有自己的观点
因为对古诗不是精通,甚至谈不上多一点了解
在了解一些押韵,平仄的基础上,尽量让“表意”不受平仄控制。
也就是说,
字数按古诗古风律绝来,押韵尽量押韵,平仄可以不受限制。
至于,古诗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美,因为平仄,可以加入一些现代诗的韵律进行补充
使得诗歌既可以完全自由的表达所要表达的“意”,同时也加入了“像”
最重要的是,还有音乐美
如此,古诗不受限制,即可以发扬光大。
所有的条条框框,都是为了让诗歌更加容易“浸”入我们的大脑,和身体。
那么,在这个新的时代,如果那些条条框框对自己是束缚,自己也是可以给自己松松绑。
诗歌不是模子,而是模子里装满的新鲜的,生活。
我这样说,不是说那些韵律,平仄,可以取消了,
它们,同样存在,有它们的合理之处,精彩之处。
在精彩之外,还有精彩!

点评

古人若知可以像今日这样写诗, 中华诗史不知增厚了多少煌煌巨著。 今人若还有些个平仄对偶押韵, 则洋洋洒洒之间蕴藏多少诗情画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30 06:23
发表于 2013-9-30 06: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若知可以像今日这样写诗,
中华诗史不知增厚了多少煌煌巨著。
今人若还有些个平仄对偶押韵,
则洋洋洒洒之间蕴藏多少诗情画意。
诗从古风向律诗的迁徙是一个极地,
宋词元典为求自由,但难脱蕃蓠。
现代白话诗一味放纵自由之后,
必有理性之回归。回归而不重蹈覆辙。




点评

没有音乐的世界不可想象,同样没有音乐美的诗歌是天大的缺陷。 音律不重蹈往日的覆辙,但是没有音律的诗歌是不可想象的。 只是它换了一种方式潜伏在现代诗行里。 大诗界要注意这一点。回归,说的很精彩。 现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30 10:39
发表于 2013-9-30 06: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从古风向律诗的迁徙是一个极地,宋词元典为求自由,但难脱蕃蓠。
现代白话诗一味放纵自由之后,必有理性之回归。回归而不重蹈覆辙。
发表于 2013-9-30 10: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诗为伍 发表于 2013-9-30 06:23
古人若知可以像今日这样写诗,
中华诗史不知增厚了多少煌煌巨著。
今人若还有些个平仄对偶押韵,

没有音乐的世界不可想象,同样没有音乐美的诗歌是天大的缺陷。
音律不重蹈往日的覆辙,但是没有音律的诗歌是不可想象的。
只是它换了一种方式潜伏在现代诗行里。
大诗界要注意这一点。回归,说的很精彩。

现代诗一位切割,支离破碎,完全失去了语言之美,不说诗歌之美。
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叽里呱啦也算诗歌吗?
诗歌要给人在阅读中有愉悦,要能够阅读。
而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一些现代诗歌
十天半个月也不不懂,猜不透其中的生死符号契约,即使有翻译也云里雾里半天。
还能有阅读的愉悦吗?
诗歌不反对深奥,但是首先不能破坏母语。
首先,要好好说话。
发表于 2013-9-30 20: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发表于 2013-9-30 20: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诗歌?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以高度精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样式。

  诗歌有四个特点: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的高度概括性表现在它在艺术构思上有很强的概括力,在选材提练上典型化,在布局谋篇上以少胜多、 刻意出新,以最少的文字和最鲜明形象, 概括最典型、最有本质意义的生活。②强烈地抒情性。“诗言志”诗歌是感情的产物,它比其它文学样式更鲜明、 更强烈、 更直接地反映作者的爱憎、喜怒、哀乐的感情。③鲜明的形象性。诗要用形象思维,它不仅语言要形象, 而且要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将诗人要表达的抽象观念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眼前。④优美的音乐性。我国古代将合乐的称为歌,不合乐的称为诗。不论合乐不合乐就语言本身而言,都具有优美的音乐性。其音乐性表现在:一、选字注意平仄,二、每句都有节奏,三、一般都要押韵。

▲诗歌有哪些种类?它们各片段有什么特点?

  诗歌主要有八种:①民歌。它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中不断得到加工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短小,明快、清新刚健,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民歌从内容上说能深刻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意志和愿望。从表现手小说,它常运用重叠、铺陈、对比、问答、比喻、双关、连锁等手法。

  ②叙事诗。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对具体的生活画面的描绘来表现作者思想或情的诗歌。

  ③抒情诗。故事情节不完整,目的不在塑造人物形象,而在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诗歌,叫抒情诗。

  ④格律诗。指形式上有一定规格、音韵上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处理的诗歌。格律诗的种类较多,如旧体诗中的五、七言绝句和律诗,字数、平仄、对仗、韵脚都有较严格的规定。欧洲的十行四诗,行数、节数、每行的字数、顿数、以及起韵、押韵、换韵都按一定规律,也是一种格律诗。

  ⑤自由诗。它是每一行的字数和音节没有一定限制、诗行划分没有一定规则;也可分节,但每节行数不一定要求一致;押韵也比较自由的诗。

  ⑥朗颂诗。专为朗颂演出而创作的诗。它除应具有一般诗歌的特点外,还应特别注意音调和谐、明白易懂。

  ⑦散文诗。即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如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现灵活,手法多样;直抒胸臆、以意为主;形散神聚、博而不杂。但比一般散文语言更凝练、内容跳跃性更大,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常在有限的篇幅隐含丰富的哲理,饱和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⑧儿童诗。即儿童创作的诗歌、或是为儿童创作的诗歌。儿童诗大都反映儿童的情趣、生活性格,以及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种类较多,有儿歌、童谣、童话诗、寓言诗、儿童故事诗等.儿童诗形式短小活泼,用词浅显生动,节奏明快、韵脚响亮,从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出发,有具体的形象,动人的细节,常采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将一些比较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

▲怎样写作诗歌?

  ①立意要高。作者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有多高,诗的主题就多深。立脚点不高,诗的格调就不高。写好一首诗的关键,不在技巧而在于思想高度,不在取材。而在对主题开掘的深度。因此,写诗一定要加强思想修养,不断提高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能力。

  ②构思要新。要做到构思的新,即要有新颖的意境,要有新颖的形象,要有新颖而巧妙的设计。一句话,从题材选择到主题深化,从形象的描写到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应有新的独到的发现和创造。

  ③采用多样的修辞手法。诗要高度地概括生活,这就需要用最精炼的语言去刻划鲜明的艺术形象;诗要抒发强烈的感情,就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强化诗的感情。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起兴、比喻、对比、夸张、对仗、重叠、反复等。
发表于 2013-9-30 20: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诗确实有比较严密的格律。这当中最重要的是讲平仄。平声是指普通话的一、二声,仄声指普通话的三、四声,这正如唱歌一样,一个强拍,一个弱拍,一平一仄一高一低才能唱,否则都强拍,都弱拍那就唱不成调了,写诗也是这么一个道理。此外,还讲究对仗和韵律。对仗就是上下句的文字词性相一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这些问题,只要留心,很快即可掌握。时下这方面的书也很多。

  现在的问题是,格律诗是否非要按规定写呢?也不一定。《红楼梦》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林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她又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的确,古诗的格律要求虽然严格,但不是绝对的。被称之为唐代七律压卷之作的崔颢的《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两句就不合格律。可见学写诗第一要立意好,只要意涵深远,有奇句,个别地方就不一定非要按上述律诗的平仄对仗要求的规格式去写不可。当然,话得说回来,一点规格不要,不能产生扬(平声)抑(仄声)错综之美,诗读起来没有音乐感,不上口,也是不行的。歌曲强弱拍子不分,唱歌成了和尚念经,谁爱听?所以格式一定还是要讲究的。

  写诗,第一要讲究立意。立意就是要创造诗的意境。意境是有限的、偶然的、具有特色的形象,蕴含无限的、必然的、深刻的生活本质的内容,以有限表现无限。

  写诗最爱犯的毛病就是立意不好。总爱把自己的感情赤裸裸地表达出来,言愁写悲,说喜遣兴,在他个人好似很感动,很真实,别人读了,是怎么也感动不起来的。感情表达太直白,只求形式上的工整就没有了诗的味道。感情要藏在意境之中,这才有诗。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我们要深刻领会“互藏其宅”四字的内在含义。杜甫有首诗《登岳阳楼》,其中四句:“吴楚东南坼(chè裂开),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前联写洞庭湖的浩渺无边,以意境的开阔宏丽,对衬出后联所写投老无归,漂泊天涯的孤寂情怀,藏情入景,于雄豪中抒悲愁,大开大落,这样写才称得上是千古绝唱。所以我们学写诗,最要注意造境不能太直太白,要懂得如何藏情立意的道理才能步入诗的大门。

点评

现在的问题是,格律诗是否非要按规定写呢?也不一定。《红楼梦》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林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她又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1 09:49
发表于 2013-9-30 22: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大家在此各抒己见起来……

{:soso_e179:}
发表于 2013-10-1 01: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大凡写作过一段时间的诗作者,都或多或少地知道诗是怎么回事?全然不了解什么是诗的,恐怕是极个别,但真的能够说明白的也不多,否则就是理论家而兼诗人了。
诗这个东西有不少彼此间既是亦非的理论,这和在实践上所进行的创作情形也差不多,毕竟理论源于实践,是实践的总结,这些总结了的东西,必有其大体的规律性和适用性,如果没有规律可循又不能适用,则充其量为一家之说,或歪理邪说,然而纵然是歪理邪说也能从实践中找到例证。
所以当它们共存于一室(书房、学校、图书馆或如今的网络搜索)时,读者判断性的正确选择就非常重要了。而一旦确认了那些是对的,那些是不完全对的或只是个例,接下来唯一重要的就是坚持。坚持公理,修正或再实践个别。这时候的诗作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注重于诗性的写作,他们更多的利用前人理论的成果——尤其是形式,写作大批量的诗,这些诗由于在形式上不存在争议,它们的内容便首先凸现出来,从而引人瞩目。当然没有新内容而徒俱形式的诗,也同样不会受到热情而被冷遇。
别一类诗人侧倾向于对内容的极端重视,新的思想,时尚的内容,乃至潮汐间的污流浊水,全然充斥在他们的文字中,他们以为全新的内容可以掩盖形式上的缺陷,但当这些缺陷被极度放大后,诗就不像诗了,原本不是形式的问题这时候反而突出起来,成为遭受他人非议的口实。
因为诗毕竟是诗嘛,你连起码的诗形都没有了,别人说你写的不是诗,是文,甚至是不及格的文,你也只好认了。虽然心里不服,但嘴上却难以争辩。毕竟诗人们都曾有过大量的阅读,有过先前的诗星空的存在,有过诗与文的比较。好在现代白话诗有了近百年的实践,这百年的实践又增厚了不少诗理和创新,更有了“分行”这个在形式上与文章一对眼就明白的标志,也可以认为是自由诗的又一个阶段性的产物吧。
记得最初的自由诗,是有押韵的,如我国自由诗的奠基人郭沫若的诗,虽然句式长短不一了,也不再受平仄、对仗、对偶的束缚了,但却不曾遭遇非诗的议论;再后来艾青引进了散文化,让更多的内容能够在诗的容积里得到充分的表达,但这时候还有押韵;朦胧诗诗人们的诗也大多数是有押韵的。所以他们遭遇非诗的议论不大。但朦胧诗之后,尤其当有人喊出“北岛再见”之后,诗在诗人们自我非诗的倡导下,渐行渐远……从对朦胧诗的读不懂之说(其实不是读不懂,是对其反思的不宽容)到对下半身、拉圾派的呵斥。百年新诗从内容起又归于内容的失落。
所以这一非诗的过程是双重的,形式上我们只剩下了舶来的行或进化后的分行这个形;内容上在下半身、垃圾派之后,我们还有让人兴奋的东西么?有,这就是灾难性的题材的反复出现,但这是人类的劫难,何必在伤口上一再地撒盐呢?“家国不幸,诗人幸。”不,诗不是苦难的象征,诗人也不是灾难的代言人。诗人一方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者,一方面又是社会现实的描述人。反思、性的解放、思想文化的解放、现实中多重构成的社会生活,如果只停留在信息式的传播上,那是远远不够的,诗人就是要让这些解放、这些再突破的东西、活生生的生存,诗性化地表现出来,成为一种艺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回归。时代不同,时代的内容也不同,但不同时代的内容却可以置于可容积的相同的器皿里,这器皿就是形式。形式是可变化的,正如有各式各样的瓶子,但你不能用打碎了的瓶子去装任何东西。要知道玻璃渣或瓷片是容易割伤人的。
就当前来说,分行已成为可以普遍接受的诗的外形,有没有押韵这个底线也可以突破,但诗的内在形式呢?语言美、结构美、形象美,精练、集中、鲜明、形象化这些东西呢?这些内在的形式才是诗区别文的本质属性。“诗的本质专在于抒情”那么如何抒情呢?这就要回到诗歌艺术本身。即诗的内外形式。兴比赋,起承转合,对偶、对仗,这些也是中国诗歌特有的内在形式。
如果一首小体积的诗,它里面收藏的是钻石,而另一首体积较大的诗里面装的则是破铜烂铁,那读者的选择自是不明而喻的。但体积较大的诗定然可以装更多的东西,包括钻石。

点评

时代不同,时代的内容也不同,但不同时代的内容却可以置于可容积的相同的器皿里,这器皿就是形式。形式是可变化的,正如有各式各样的瓶子,但你不能用打碎了的瓶子去装任何东西。要知道玻璃渣或瓷片是容易割伤人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1 09:51
发表于 2013-10-1 09: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怒言 发表于 2013-9-30 20:25
近体诗确实有比较严密的格律。这当中最重要的是讲平仄。平声是指普通话的一、二声,仄声指普通话的三、四声 ...

现在的问题是,格律诗是否非要按规定写呢?也不一定。《红楼梦》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林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她又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发表于 2013-10-1 09: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云忘我 发表于 2013-10-1 01:02
其实大凡写作过一段时间的诗作者,都或多或少地知道诗是怎么回事?全然不了解什么是诗的,恐怕是极个别,但 ...

时代不同,时代的内容也不同,但不同时代的内容却可以置于可容积的相同的器皿里,这器皿就是形式。形式是可变化的,正如有各式各样的瓶子,但你不能用打碎了的瓶子去装任何东西。要知道玻璃渣或瓷片是容易割伤人的。
发表于 2013-10-5 13: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小雪重阳

重阳太阳重,
红叶覆叶红,
深秋锁秋深,
松柏翠柏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