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文(责编:青云直上、哑榴)
随笔
《自由在自己的天地里》
卢兆玉
如同在自家的卧室里喜欢赤身,喜欢脱光了写字、走路或做一些足不出户的事情,在博客里码文字是不是也有这等自由呢?自由到可以写出裸文而无须装修。一个人赤身时因为不与他人打交道,便与人世无争,因而也就少了世事的烦恼和与他人的口角之争,这时在博客里写出骂人的文章,我以为是最下作的,无论其是出于良知还是道义。
穿衣在不御寒时,不穿比穿好,外出就不同了,人是衣装马是鞍,除此之外可能还有防御的意思,这意思来自于人们的目光,目光如矢,你不是人体模特,你的身体就是众矢之的。只有疯子才会脱光了满大街跑。年青时也曾有过一试的想法,但毕竟没有去做,若那时做了一定是个疯子。我没有疯,我的裸露在我自己的天地里,没有成家前在心中,成家后有了自己的居所,便同时在心中和家中,所以我喜欢回到自己的家中关起门来,那怕那只是一间陋室,也是我与心同在的最大的天地了。
一个人赤身和两个人不同,和一群人在一起赤身更不同,一群人在一起赤身其实和穿衣服差不多,那时的他们并没有因为赤身而进入心灵的自由与坦荡,并没有荡涤去身体之外的一切杂念,一旦发生械斗,那就叫肉搏。所以这是人类不文明前的产物。穿起衣服的人类在进一步“文明”的今天其实并没有去掉文明前明火执仗的野蛮,相反在更多的伪装下更加令同类害怕。当今的世界,整体上就是这个样子。
自由,取消了时下的功利性,言论对他人或社会是否有益是不可确定的。但有一条基准:那就是起码对自己有益而不是伤害。这让我想到了工矿企业中的“安全第一”和它的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和不被他人伤害。其实只要人人坚持前两个不伤害,第三个伤害也就不会出现了。可惜网络不是企业,博客也不是卧室,安全性不重要,防御也无意义,裸与不裸也因人而异。从我个人来说,我还是提倡写与人无争的裸文,自由在自己的天地里。
2011年5月18日
小说
可以病一回
文/江河月
一
“王局病了!”局里上上下下的人都在奔走相告,消息正在迅速向外传播。
“王局终于病了!”局里有些人在私下地议论,并且在“病”字前加了个“终于”。
这话听起来,让人觉得有点蹊跷,病了就是病了,为啥“终于病了”呢?不知内情的人是有点莫明其妙,但知情人就并不觉得奇怪了。
王局所在的单位,这几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从局长到科长再到股长,甚而至于有的普通干部职工,几乎都“病”过了,住过院了。尤其是局长们,有的还不止一次住院呢。是什么原因,自己去琢磨吧。唯有这王局,至今还没住过院,这下好了,也“终于”病了。
众所周知,这王局,身体棒极了,而且是远近闻名的帅哥哩,用时髦的话说,那真是酷毙了:一米七五的个儿,可谓不高不矮;一百四十斤的体重,可谓不胖不瘦。皮肤适中,润白中有点油黑,油黑中透着微红,微红中闪着光亮,结实而刚毅,精干而健康,实实为男人中的极品!
打自调到局里来,已经三年多了,从没生过什么病,连喷嚏都未见打过,怎么忽然一下子,喊病就病了呢?许多人都有些疑惑。
这不,有人就提出质疑了:“王局昨天还好好的,怎么今天一上班就突然病了呢?”这疑问一提出来,就出现了多种情状:有人看了一眼提问者,面无表情,默不作声,似乎觉得他这一问是多余的;有人斜乜了一眼提问者,然后莞尔一笑,好象这笑里藏着什么秘密;也有人就直截了当地回应一句“难道他就不应该病吗?”这话说得倒是直接,但其容量却非常之大,使人难以琢磨。
二
王局任职于一个经济管理部门。
部门职能很强,干部职工大多有“硬背筋”,县里的一些领导,都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子女、亲戚安排在这里,可以说,这里既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也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那些领导们的后代,遗传基因特多,都具备了相当强的三教九流之特质,称兄道弟、结兄拜弟、拥兄护弟,打牌赌博、吃喝玩乐、走门串户,样样都行。
在大吃大喝上,今天出个主意,明天想个点子,翻出花样吃,吃了城里吃乡下,吃了馆子吃农家,有时候甚至自己动手打狗杀牛、刨猪剐马,酒足饭饱之后,洗脚推头、桑拿按摩、卡拉OK,还要请“小姐”作陪,有的甚至还养情妇、二奶,真可谓“入得厨房,出得厅堂”。
尤其是说“冠冕堂皇”的话,其语气与形象,那可不是父母的简单模仿秀,还能将父母的“光荣传统”继往开来,甚至是开拓创新,发挥得淋漓尽致,演练得登峰造极。——那新潮的词汇,有时能使“官”父母汗颜失色,那奇怪的语调和姿势,有时使“官”父母莫明其妙。
别扯远了,单说请客送礼吧,那势头和手段,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之功,巴结领导、阿谀奉迎、讲哥们义气,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今天你的朋友来了,明天我的亲戚来了,后天你的女朋友生日,大后天我的红颜知己开庆祝舞会,还有再结婚、做干爸、孩子12岁,父母大寿……名目繁多,吃喝玩乐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这样的三日一请,五日一宴,一下子使这个部门就富有了“生气”——请客帖子满天飞,见面笑声如春雷,人人脸上有红晕,常常连日醉熏熏。
千万别小视这种交际方式,那是“相当”有影响力的。首先在提拔运用干部上得到了效益的显现:县里领导的心目中一产生印象,加上有父母的运作与撺辍,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有许多人得到了重用。于是进来不久,一个个副局长、科长、股长应运而生。忽然有一天,人们一数,这个小小的经济部门竟然有了八个副局长。除了有一位是资历较深的老副局长外,其余七人都是“年轻有为”且来头不小的新生力量。
其次在民情风俗方面形成了强大攻势:先是机关形成一股吃喝风,接着就渗透到许多部门,然后是县城刮起了请客送礼风,再慢慢延伸,使这个江南小县城乡铺天盖地,老百姓也受连累了。这风一来,要煞住可就真难了。
三
不是我要抱怨这吃喝风,它着实与王局的“病”有很大关系。还有一件事也与王局紧密相连——
这个部门,公子哥们多了,管理就成了一大难题。局长觉得管理实在吃力,而且顾虑重重,生怕不小心得罪了这些“贵族们”,于是多次向县领导汇报,说是自己实在是能力有限,难以胜任,请求辞职、调动。
但是,县里的领导对这位局长的管理能力和工作业绩是认可的:这个本来很难管理的部门,这几年在他的管理下局势稳定,已经很不错了,再换一个人来,恐怕还维持不了这个现状。于是,县里主要领导的意见是“不能调走他”!
那怎么办呢?别着急,“办法总比困难多”。领导们又想了一个主意:那就还调一位工作能力很强的干部来协助他吧。调谁呢?他们不约而同地看中了“王局”。怎么安排呢?领导们自有妙招,在做通了局长的思想工作后,县里便下了一纸红头文件,以明确“王局”的身份和地位——“王XX同志任XX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
这个王局,说起来的确是一位不错的干部。他大学毕业后,一参加工作就在山区乡镇,由于他实干精神强,加之他运筹能力也不错,从一般干部慢慢提拔到了乡镇的主职岗位上。在乡镇十多年,为乡镇,特别是这个县的边远乡镇做了不少有益的经济发展工作,其贡献不小,群众的口碑很好,是一位难得的正直领导。七年前,因为随县里一位主要领导外出,陪客人喝酒“到不了位”,得罪了这位号称“酒圣”的主要领导及朋友,被调到一个部门任副职,后来又转调了几个部门,还是一直任副职。
但是,上至县里领导,下至他属下干部职工,却看不出他在其它方面的明显缺点。恰恰相反,因为他工作能力强,每到一个岗位,就能努力把这个岗位工作搞好,领导们也还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现在在这个需要人才的节骨眼上,有能力的人还是能够派上用场的。于是,这个王局几经辗转,才在这个“非常情况下”调到了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并且让他“荣升”为常务副局长。
在行政事业单位上混的人,谁都清楚,这“常务副局长”,也是一种很有分寸的级别,比正局长小那么一丁点,但又比一般副局长大那么一丁点。怎么称呼人家呢?叫局长,喊高了;叫副局长,喊低了;叫常务副局长,喊长了,又不顺口。
局里的干部们开始还真有点犯难。但聪明人总是到处都有,正在大家想起不好称呼的时候,有人就大大方方地叫他“王局”。这一叫法又简单又顺口,比正局长少一个“长”字,比副局长又少一个“副”字。大家想来想去,一致认为这叫法特好,特妙!
到了这个岗位的王局,象进入了一个气球中,令他找不到着力点。管理方面,上有局长,自己说得再多,也是“一把手”拍扳,而这位局长经过了几年的管理,也积累了许多“经验”,知道如何管理这些有“来头”的副局长、科长、股长们了。王局知道,现在是局长负责制,自己也没有多大的说话余地;向外联系工作,局长更有自己的安排,他知道那些副局长们的关系网大得很,“因人制宜”嘛,不同的事就用不同的人,似乎事事都有把“门”的将;特别是还有一些既能显示岗位职能又能捞得一些油水的事,那就更没有他的份了,该局长捞的,其他人没份,那些副职们能捞的,局长自然心中有数,知道该要照顾谁。
不过,局长认为调他来还是有好处的,一是可以为自己壮壮胆,二是也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可以为他分担一些工作任务与压力。比如迎接上面工作检查时的应付,传达上级指示精神,要开会、要学文件等等。这些事,一个人还真忙不过来呢!
王局也深深知道,他所做的这些,都是放了“油”也不见“光”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三年来,王局的工作并没有多大起色。
四
不过还好,他所扮演的这个角色还是很得体的,并没有人对他说三道四,而且还交结了不少朋友。只有他自己知道,从年头到年尾,一天天混,年末时再回想一年的工作情况,竟然没有一点可以让他觉得有价值的地方。而自己倒被这些油也熬得“光亮”了——学会了打牌,虽然不打大牌;学会了K歌,虽然五音不全;学会了抽烟,虽然档次不高;尤其是喝酒有了明显进步,原来喝二两就脸红得发烧难受,现在半斤八两也不在话下了。他曾私下里不止一次这么想:早年若是有这个酒量,可能就不是今天这个位置了。
这几个方面的表现,在他自己看来还不是变化最大的。他认为变化最大的是他已经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他在这些“贵族”干部们中间行来走去,也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了。最明显的结合点是吃喝玩乐,请客送礼。局里的干部们的大凡小事,他都不仅要去,而且因为他为人口碑不错,许多人还很尊重他,请他抬抬场子,说上几句漂亮话,或祝贺或希冀或颂扬,大家也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只是这样一来,他自己也有说不出的苦衷,那就是在收支方面有些入不敷出了。他是那年刚刚满了三十六岁后才调到这个部门来的,孩子十二岁生日还在头一年就过了,父母亲也是刚过了花甲,而且身体健康(这些事情,他都没有请客)。这就是说,他这几年家中没有什么“大事”要办了,虽然自己已经快四十岁,但他也考虑到一个问题:我这四十岁生日是无论如何不能做的,因为父母六十大寿都没闹,自己四十岁就做生日,这行吗?这不正好让人家抓着把柄说三道四吗?那不行!他这人本来是个孝子,所以一想到父母没做寿就立即作出了否定的决定。但是,他又想,如果这样下去,自己已经很难维持生计了啊!
这事一直在他心里打转,觉得这请客送礼的确不是个事。有时,他心里甚至十分厌恶这事。可是,一到别人有事请他的时候,又不得不笑呵呵地满口答应去捧场。
人,就是生活在这种矛盾之中的,所以有时候也孕育了一个人的多面性,产生某个不太成熟的意念指使做出不合乎自己秉性的行为。王局此段时间,心中矛盾重重的,有时候也反映在表象上,有时候也反映在语言中。
这不,昨天晚上,与朋友一起玩牌,在牌桌上扯闲谈,谈起自己的心怨,便扯到了这“请客送礼”的事上,觉得这事给人带来不爽,王局感叹了一声:“唉,我现在是‘寡妇撒尿,只出不进’啊,长此以往,恐怕玩不下去了!”王局此话一出,朋友们就窥测出了他的心思。
有个朋友就向他献计道:“你也太老实了,你的地位又不比一般人差,你也办一场事呀,进个三五万、七八万的,还不是小菜一碟?”
“总不能无中生有哇?”王局此时的心情也困惑到了极点,就顺着朋友的思维在跑。
“你马上就要过四十岁生日了,这不是个机会吗?”朋友就提醒道。
“那不行,我有两个老人都健在,我就做四十岁生日,这还不‘光着膀子’叫别人指着瘠梁骨骂呀!”这事是他早已想过了的,朋友一提出来就遭到了他的否定。
另一个朋友给出了一个主意:“你可以病一回呀!”
“这话怎么讲?没病还可以病吗?”王局对朋友的这话很是疑惑。
“这个,你就真的不懂了,你看哪个领导不时常害害病,天知道是真病还是假病?肝的、肺的、肾的、五脏有病谁看得到?腰椎、颈椎、肩骨有什么炎症,谁清楚知道?你若是身体没一丁点毛病,我还不信呢!”
“是呀,是呀”,另外两个牌友都体会了朋友这番话的意思。此时,王局也明白朋友话里有话,其弦外之音不必挑明,所以就默不作声。
“别说这个了,打牌。”另一牌友赶紧调整气氛。
于是,打牌又继续着,打到了凌晨两点,三个牌友一使眼色,其中一人提出要去吃宵夜,另外两人立即赞同,便拥着王局向夜宵摊走去。
大家都知道王局心思重,其实朋友们自己也都有同感,为了渲泄心中的郁闷,有朋友提议要“一醉方休”,大家又是异口同声赞同,这回包括王局也居然同意了。
有王局在,牌友们不担心没人埋单。于是,大家放开了手脚和心情,大吃大喝起来,经过互敬、轮敬、分层次敬、划拳猜令敬,两个小时就喝掉了一瓶白酒和两箱啤酒,其中,王局在这四人中算是地位最高的,所以在分层次敬酒的过程中,又比其他三位朋友多喝了三杯。加之他的酒量比这三位朋友又略逊一筹。
这酒精(乙醇)也是个扶强欺弱的主,此时在王局的肚子中翻江倒海,醉得他呕吐了一地。朋友觉得要出事了,赶紧将他送往医院。
折腾了一夜,总算将王局安置到医院的病床上睡了。
这时,朋友中留了一人看守照顾,另两位回到局里,一面派人告之其家属,说王局病在了医院,一面在局里将“王局病了”的消息进行发布。
消息一传开,局里上上下下的人,都把“去看病”当作第一要务。到了中午时节,王局终于悠然醒来,一看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就知道自己是怎么一回事了。此时,局里领导、同事,来看过的人已经过半,外单位的朋友、有业务往来的人陆陆续续来看望了。王局也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喝醉了酒,只好顺水推舟“病”了起来……
小说
日子
文/树边上的人
一
若影走出单位大门时,天已黑了。她站在马路边,踌躇着,不知往哪儿去。正值初秋,清凉如水的风轻轻吹着,路灯从高处洒下黄润的光,梧桐树叶摇曳着,光和影映在路面,竟是斑驳、多变的画。平时的这个时候,应是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虽然因着女儿不乏话题不乏温馨,但是随着女儿的外出求学,维系着这个家的支撑走了,两个成人好似卸下了武装,心连同他们面上的肌肉一起松弛下来:饭不想做了,话懒得说了——夫妻之间的对话精炼到了说台词的地步!回到家,一个守着电视,一个玩着电脑,才立秋,家里竟莫名地透着寒意。
若影拿出手机看时间,手机屏幕上的亮光映着她已不年轻的脸,这张脸曾经让许多人张狂,女儿的爸爸启永是其中的一个。二十多年过去了,王子公主的爱情竟成了中年后的冷场。曾为他们爱情的成功鼓与呼的大学同窗们知道了不知作何感想,当年的俊男美女在时间的打磨下变成皮松肉驰的中年男女,唯美的爱情也像空气一般蒸发了。“日子还要怎么过?日子就是这么过!”若影想起这句感叹,不由苦笑。
二
若影的家在南方的乡下,大学毕业跟着启永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他的家乡。若影是乡下人,但是在大学里熏陶了四年,又生的唇红齿白,集南方女孩的灵秀于一身,公公婆婆虽然势力,看到这样的儿媳妇还是喜欢的。只是对她那些来自乡下的亲人颇有微辞,那时他们和老人住在一起。而偏偏她家的人又总是往这儿跑,因为若影是他们家的骄傲,是唯一一个吃城市饭的人,来找工作的,做小生意的,借钱看病的……若影在娘家人面前又想顾里子又要顾面子,觉得很辛苦,启永不理解,再加上启永父母添油加醋,俩人免不了经常口舌一番。时间长了,吵架吵乏了,启永就不爱回家。若影难过了无处诉说,因为亲人、朋友全不在身边,慢慢的就有些沉郁。好在女儿的出生解了他们的围,小夫妻俩手忙脚乱地伺弄着女儿,这期间的冲突、摩擦虽有无数,都因为俩人极爱女儿,忍一忍,日子倒也流水般过去了。
三
若影觉得有些饿了,她朝左边的步行街走去。若影的家往右,穿过城市中心广场,走上一刻钟就到了。女儿出去读书的这十来天,若影下班时总是挨到最后一个出门,而今天,也不知为什么,她呆在办公室,竟有些不愿回去,直到办公室全暗了下来。若影的单位是个研究机构,管理不是那么严谨,若影为了照顾女儿,常常把未完的工作带回家做。现在不用抢着回去买菜做饭,若影好一阵无所适从,有几次慌慌张张地收拾东西准备下班,又猛然发现其实家中没有急着等着吃饭的人。启永比她回去的还要晚,他单位应酬多,女儿在家的时候,他把大部分的应酬推了,现在呢,常常喝得醉醺醺的倒在沙发上看电视,一看就是一宿。
街边的小餐馆里灯火通明,若影有心犒劳一下自己的胃,可是看到里面的人三五成群的,就有些犹豫。是啊,一个人可以到酒吧里喝酒,但是一个人坐在饭馆里吃饭就显得突兀。“有一个人陪着你吃饭,是件幸福的事,”她想起好友绮说的话。绮一个人在南边打拼,虽然如今身价不菲,可是因十年前的离异,至今孑然一身,连个孩子都没有。真的,世界之大,竟然找不到一个人陪你吃一顿可心的饭。她转身进了餐馆边的面包店。
四
在外人眼里看来,若影一家是幸福的:夫妻俩收入稳定,事业有成;女儿聪慧可爱,成绩颇佳,这次又考上名牌大学。一切都朝着人生预定的美满的轨道运行,好像什么也不缺。但是,若影却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丢了什么似的。绮说:“是女儿走了,把你的心挖空了一大半!该关心关心你老公啦。”是这样的吗?若影和启永在一起,忙忙碌碌地经营着生活,除了柴米油盐、孩子学习,俩人好像没有认真地谈过什么。恋爱时,启永曾得意地对她说:“瞧我俩名字里都有个‘口'字,以后我们家就热闹了。”事实是,夫妻俩的话是越说越少,到后来,竟是无话。因为俩人虽没到“一言不合,拳脚相见”的地步,却真是古人说的“言多必失”,总是会引起不必要的战事。哎,争来争去半辈子,啥意思都没有,所以,俩人都遵奉少说为妙。可是,女人是极热爱说话的动物,不说话非抑郁不可。女儿在家时,可以对女儿说,女儿走了,若影的重心一下子塌了,想重新转移,发现启永连个对视都不给。若影骨子里是个追求浪漫的人,渴望情感交流甚于其他。但是,二十年的婚姻生活把他们磨砺得粗糙不堪,长久的漠视,等到发现儿女不是一切,想找回自己都有些难了。
若影记得看过一篇小说,说三个女人厌倦了这样的平淡日子,相约一起玩失踪,以此甄别一下老公的态度。三位丈夫也着实是急,在遍寻无果的情况下,只好求助警察。警察找人,照例要问姓名、特征、穿着,姓名当然记得,高矮胖瘦也好说,至于衣着就让三位做丈夫的为难了——没有一个人回忆得起来早上出门时老婆是穿什么衣服,颜色?样式?大脑里对老婆的映像是模糊一片!三人努力地想了好久,只好把似是而非的衣服套在老婆身上,交给警察。后来三个女人看了,竟没有一个人说对了。呵呵,还自作多情地玩什么失踪!这是典型的“熟视无睹”的故事,是夫妻之间的盲点。若影和启永之间的盲点就这样在慢慢变大,大得俩人的呼吸都渐渐不畅起来。
五
夜深了,风忽地加大了马力,刚才还摇曳生姿的树叶跳起了猛烈的街舞,地上的画也变成了狂草。若影身穿单薄的绸衫,已是生出遍体的寒意。她坐在广场边看一帮女人跳舞有好些时辰了。她站起来,朝家走去。跳舞的女人们也在准备散了,她们跳得汗津津的脸在夜灯下显得格外滋润,个个仿佛年轻了二十岁。若影看到她们变形的身材,不甚协调的动作,脸上没有一丝儿和音乐配合起来的表情,若影就觉得难受。舞蹈本来是和轻盈、空灵、优美联系在一起的,什么时候,舞蹈走到了街边,变成了中、老年女人热爱的健身运动,还什么高难度的舞蹈都敢跳!是不是这些流失了青春的女人们都是在想奋力地从舞蹈中抓住青春?若影想能走到街边这么旁若无人地跳舞也需要勇气,可这总归是个去处啊,说不定哪天自己就加入了她们的队伍。
若影的手机响了,是女儿打来了电话:“妈妈,家里怎么没人哪?你在哪儿?爸爸呢?”若影笑了,女儿的话就像炒豆子,一句接一句的。“我在外边散步,爸爸出去吃饭了。”“还没回?”她心想。“哦,那你早点回去休息吧。”女儿嘱咐妈妈,若影答应着,已经看到家了,三楼的窗户黑魆魆的,把四周围的灯衬托得更温暖、更明亮了。若影迈上楼梯的勇气都没有了,她今天特别不愿回这黑乎乎的、没有人气的家!“若影,是你吗?”启永意外地站在楼梯间。“嗯?你怎么在这?”若影大吃一惊。“看见家里黑着,就不想上去,在外面转了转。”启永不说等她。哦,原来启永也怕冷清、也怕回没有灯光的家!
夫妻二人一前一后上了楼梯,声控灯亮了,若影看见走在前面的启永,背都有些驼了。是啊,许久以来自己又何曾好好地看过丈夫一眼!若影感叹着,回了家。
三楼的灯亮了,汇入了整栋楼的灯海。一天就快过去了,日子还会继续,不是吗。
(完)
小说
“叫”——齐老贤一家的变迁(连续五)
文/ 蜀道人生
25、甜蜜蜜
晶晶一到深圳,确实感到新鲜和惊奇,内地什么都紧缺,这里遍地是黄金。
选择这样的专业,晶晶是怀有远大的志向的,出国是自己的远大目标,近期目标,是把学习学到一流。
晶晶到校以后,就是这样打算的,根本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好像到了大学,就像到了保险箱了,就不思进取了。
晶晶不是那样,晶晶是要把学习学到精益求精。
晶晶和小尹的认识和交往,就是缘于两个都有共同的志向。
晶晶从那次认识小尹以后,每次开会,都会和小尹坐在一起,晶晶很佩服小尹的学习,老是系里数一数二的尖子。
晶晶感到,在小尹身上,可以学到许多好的品质,比一些高干子弟,老板的孩子更加的诚实可靠,更加的发奋努力。
晶晶也打心里喜欢上小尹,和小尹坐在一起的开会的时候,一起英语会话的时候,晶晶的心里总是甜蜜蜜的,不由自主的就要给小尹打扇子,擦汗水。
一次,妈妈到深圳来看晶晶的时候,晶晶也不回避,使得妈妈产生了醋意,心里感到凉飕飕的。
怎么我的孩子一点不疼惜妈妈,一个劲的当着妈妈的面,明目张胆的竟然给小尹打扇子?擦汗水?都说养女儿是赔钱货,是为别人家养的,还真是呢!
不过妈妈看到晶晶和小尹双双的进步,心里也是甜蜜蜜的!
26、三年同窗结连理
两年一晃就过去了,小尹已经进入实习阶段。实习完后,小尹按计划分配到了外贸部,并且被派遣到外贸部驻澳门办事处工作。
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加上外事纪律也严密,小尹也不敢经常擅自离开澳门前来深圳看望晶晶,只是每天给晶晶在BB机上留言或者定时间打电话或者写信给晶晶。
小尹在澳门工作期间,一直就巴望着等晶晶毕业后成婚。并积极的做好一切结婚的准备。
那个时候,结婚要备的三大件已经升级为:彩电、冰箱、洗衣机。
小尹乘在澳门的工作之便,一年之内,就在澳门买了日本松下的28寸彩电,松下冰箱和松下全自动洗衣机。买好以后,都一一托运到晶晶的成都老家。
他们家虽然都是前卫享受家电,也不过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420厂生产的单杠半自动洗衣机啊,冰箱还没有条件享受呢。
这些东西,若是在内地工作的人,单靠工资收入是望尘莫及的,而且也是凭票供应。
张萦感到无比的喜悦和高兴,她那里看见这么多的洋货?看到未来的女婿那么出息,也盼望晶晶和小尹早日成婚。
晶晶终于完成了毕业实习和工作分配,晶晶也分到外贸部工作,被外贸部派驻深圳办事处。
那个时候美容还刚刚在特区开展,内地根本没有推开。张萦想到晶晶现在要频繁接触外商和港、澳、台商,趁晶晶刚刚毕业,还暂时没有上任报道之前,就把晶晶带到川医眼科,找了最好的眼科医生,给晶晶做了眼皮手术,割了一个漂亮的双眼皮。
同时,还带晶晶到川医口腔医院把几颗四环素门牙给涂了瓷。
晶晶经张萦这样一打理,一下人才增加了十分。一张白皙的脸上,一对双眼皮的眼睛,白白的牙齿,红红的嘴唇,一泻披肩的长发齐腰,活脱脱一个婷婷玉立的美女。
当春节小尹放假回到成都,看到展现在小尹和家人面前的,是一个如此美丽的晶晶,心里别说有多么的喜悦和高兴。
那年春节,小尹和晶晶在成都结婚,没有举办铺张和豪华的婚礼。
张萦只把晶晶的爷爷奶奶,自家和老贤一家的兄弟姊妹请到餐馆聚了聚,海了一顿。小尹家里一个人也没有来参加他们的婚礼。
因为都不居住成都,过节以后,都要分赴各自的岗位。小尹和晶晶的房间也就是简单布置了一下,铺、茏、罩、被换了一套新的,家具也没有买,家电除了彩电开了以外,其他东西动都原封不动地放置在张萦家里。
27、危机潜藏
春节假期一过,晶晶和小尹新婚蜜月还没有度过,就急着赶赴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班去了。
澳门虽然离深圳很近,可那个时候香港、澳门还没有回归,要去澳门和香港也不是那么容易。
虽然他们俩都拥有到香港和澳门的商务签证,比老百姓进出港澳还是便利许多,但是由于公务和外事纪律的限制,晶晶和小尹也不是每周都可以团聚的。
两人电话交流比较频繁,可团聚还是只能够一个月一次。
两个人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晶晶的工作是我国面对港、澳、台和东南亚的对外贸易服务的平台和窗口。
晶晶聪慧过人,在老同志的帮助和指引下,很快晶晶在深圳的工作已经上路,不久就能够独立接待和处理外商和港商的投资、商务事宜。
晶晶的普通话、广东话、英语都很地道,接待工作也很负责,对外交往和对外接待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有度,很受单位上司的器重。
经过简单整容了的晶晶,人漂亮,工作出色,进步也快。
很快,晶晶就成了深圳办事处的一枝花,好多再次来深圳的客商,都要指名点姓的要晶晶接待和协助处理一些商务问题。
晶晶为一个姓江的港商在中山开办名牌服装厂,没有少费力气,港商对晶晶的工作十分满意,每次来深圳,都要求晶晶一起到中山考察她协助办的厂子,协调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每次来,港商也要顺便给晶晶捎带一些礼物,按照那个时候的外事纪律,贵重礼物是要交公的,所以港商都是把要送晶晶的礼物带到中山才拿出来给她。
一枚金戒指,一套化妆品,或者一条项链,晶晶开初也是推推攘攘的不敢接受,交往多了,感到这个港商还不是那种心术不正的人,也就半推半就的由小到大的忐忑收下了。
积少成多,一年下来,晶晶的礼物已经过万元,晶晶也不张扬,也不佩戴,都好好收藏在自己的箱子里。
晶晶在工作之余,还不断的攻克外语,她的目标是要考托福,要到美国去深造。
港商看到晶晶外语书不离手,随身听不离耳,知道晶晶的志向高远。
港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年以后,港商提出,想要晶晶给他做助理,先在深圳给他料理这边的厂子和生意,等他在香港安排好了就让她到香港工作,工作出色的话,他会送她到美国学习。
晶晶心里暗自高兴,这样要比自己考托福轻松得多啊,晶晶决定试试。
于是晶晶秘密的给港商兼职管理这边的厂子和生意,晶晶工作十分卖力,既有公事公办的理由,也有私事公办的借口。
港商也说好了,单位的工作为先,兼职的工作为辅,首先保证单位的工作,有时间才处理港商的兼职工作,实际上晶晶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助理。
就是这样,晶晶很轻松的就有了两份工资,而且港商开的工资比国内的高出十几倍。
小尹知道以后,十分不满意,感到港商的背后潜藏着危机。
28、裂痕
小尹要晶晶辞掉港商的助理,好好干好国内的本职工作,并且和晶晶再三说好,大家共同努力,以后一起去考托福,一同出国深造,一同在国外发展,现在是先要在国内把底子铺好。
晶晶那里听得进去。
晶晶说:“以后出国学习,要花很多的银子,现在不挣一点,以后出去喝水?”
小尹说:“我们出去打工挣钱,同样可以学习,那些去美国的留学生不都是那样度过的?”
小尹为这件事多次请假来深圳给晶晶做工作,晶晶就是听不进去。
一次,竟然和晶晶发生了争执,这是他们相识、相知、相恋到结婚以来的第一次。
虽然还不算十分激烈,可晶晶感到十分的伤心。
也许难得争吵的夫妻,一旦发生了争吵,彼此都无法适应,彼此都感到很受不了。
不如那些时常争吵的夫妻,家常便饭一样的吵过了,睡一觉就会没事。
可小尹和晶晶不在一起,好不容易在一起,时间又很短暂,吵架以后,没有多少时间来弥合,没有多少时间来互相安慰,没有多少时间来慢慢消散。
加之晶晶和小尹之间的矛盾是这样一回事,晶晶打死不愿意放弃高额工资的引诱,她认为这是她飞黄腾达必须要的资金支持。
她是兼职,又不是和港商有什么不轨的勾当,小尹对自己的警惕和怀疑完全是对自己的格的不信任。
小尹几个来回的到深圳规劝无效,小尹感到危机感越来越严重了。
实在无法,加上晶晶对小尹的感情也因为小尹老是纠缠着要她辞掉港商的助理,要她扔掉每个月的高额待遇而对小尹渐渐的从不快到反感,到冷淡......
小尹急得不行,可小尹工资也不高,知道要在经济上把晶晶拉回来,根本毫无回天之力。
于是,小尹想借助组织的力量,把晶晶拉回来。
在气头之下,小尹很不冷静的给办事处的领导讲了晶晶的兼职事情。
虽然特区开放,可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国家工作人员给外商兼职虽然已经在特区普遍存在,可在国家的政策和文件中还没有明文规定容许还是禁止。
办事处找到晶晶谈话,要晶晶辞掉港商的兼职,还要晶晶退出在港商那里领取的工资。
这真是晴天霹雳,一下把晶晶给气毛了!晶晶对小尹的做法真是感到无法容忍,这不是把晶晶推向了绝路了吗?
这不但断了晶晶在港商那里的财路,也断送了晶晶在办事处一年多的努力,晶晶感到小尹的做法实在太过分了,是把我晶晶逼得来走投无路了。
晶晶气急败坏的向小尹提出了离婚。
散文
《父亲的故乡情结》
文\觅雪嫦晴
父亲被关进牛棚后,妈妈带着我们姐妹三个被遣送到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记得那个村子叫“靠山屯”,那一年我九岁。
父亲在牛棚里关了四年零九个月,放出来时父亲三十多岁,但头发却白了一半。回家后谁也没有想到,父亲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家搬回“老屯”,那个曾经生他养他的故乡,他管那里叫“老屯”。
当时我们对父亲的做法非常不理解,觉得在“靠山屯”和去“老屯”没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农村,都得在地垄沟刨食儿吃,没必要搬家折腾人。
但在这个问题上父亲是相当的执拗,任凭妈妈磨破了嘴,父亲就是不答应。最后“靠山屯”的老乡用一辆马车,在一个拂晓的早晨,天空飘着雪花。马车拉着我们一家五口和仅有的一点生活用品,经过三天两夜的长途奔波,才算把我们一家送回了“老屯”──父亲的故乡。后来我才知道那地方叫程家窝棚。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父亲当初的做法非常正确。在以后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中,父亲都能得以逃脱。是故乡人保护了他,故乡人用他们的纯朴、善良、宽厚保护了他。
我在被父亲称为“老屯”的地方生活了八年,虽然那里保护了父亲,又有他的亲人,有城市难以觅到的田野风光,但我还是不喜欢那地方,那里留给我的只有苦涩和迷茫。自从下放到那里,我就做梦都盼望着离开。
终于父亲的错案得以平反。我们离开了“老屯”。全家又搬回到先前生活过的城市。我觉得这才是我的故乡,什么“老屯”?我再也不想回去了,我从心里讨厌那地方。
父亲却不然,他对“老屯”梦绕魂牵,每年都要回去一次,退了休回去的次数更勤。无论我们怎样煞费苦心千方百计地“阻止”,但是都没用,真是“归思难收”。有一年大年初一,他老人家就踏上了回故乡的征程,气得妈妈没好气的说:“谁都别拦他,他的魂丢在了老屯”。
有时我问父亲,千里迢迢的回去干什么?父亲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说:“老屯的水能治病,每当我觉得身体不舒服,浑身没劲儿时,只要喝了那里的水,就会神清气爽。”我不相信“老屯”的水会那么神奇,但从那以后我们谁都不再阻止父亲回“老屯”。
平时,家里的旧衣服多,没地儿放,准备处理掉时,父亲都要阻止,“千万别扔,留着,等我回“老屯”时带上,我上次回去时看见你四奶奶的孙子狗剩家困难,下次我把这些衣服给他们背去。”父亲每次回“老屯”都要“满载”。我们劝他少拿点,说农村现在也富了,谁还稀罕这些旧衣服。父亲说:“你们是不知道,富了他们也舍不得穿,有了钱还要攒着盖房娶媳妇呢!”
前几天,“老屯”来人说了这么一件事。“老屯”的那个瘸队长,是唯一一个在当时视父亲为“阶级敌人”的人,曾经用鞭子抽过父亲,父亲的脖子上至今留着一道鞭痕。那次回老屯,看到瘸队长的瞎儿子没穿上衣,在秋风中发抖,父亲竟然脱下自己的外衣给瘸队长的儿子披上。“老屯”的人说父亲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父亲却说:“人啊!最难做到的就是以德报怨,冤冤相报何时了?”父亲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钱没有权,但绝对不能没有善良。父亲说一个人没有善良,那还是人吗?
父亲说是故乡的水土养育了他,在最困难时是故乡接纳了他,所以,故乡的一草一木他都觉得亲。实际上故乡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交通极不方便,要步行二十里才能听见火车的叫声,再走十里方能看见火车。就是在那片贫脊的土地上,培育了父亲的善良,同时也种植了父亲的希望,他希望故乡快点富起来。
那次父亲又准备回“老屯”了,在动身前的几天里,他老人家天天做着准备。“这包衣服给“光棍”王振山,没儿没女,怪可怜的;那双皮鞋给铁蛋他妈,四十岁了还没穿过皮鞋;这块头巾给老姨奶外孙女兰子,那丫头才爱美”。父亲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
就在父亲打点好东西准备动身时,一场重感冒使他老人家住进了医院。病床上的父亲发着高烧,说着胡话。吓得我日夜守在病床前不敢离开半步,心想:这下怕是熬不过来了。那天我实在太困竟然睡着了,迷迷糊糊听见父亲在和谁说话,当我睁开眼睛时,发现父亲坐了起来。我发现床头柜上放一罐水。我立刻明白了,是故乡的泉水,是四奶奶的孙子狗剩进城打工顺路带来的。狗剩说:“全村都知道老爷子喜欢喝家乡的泉水,我奶奶说城里啥也不缺,就带一罐泉水吧,你王大叔会高兴的。”
说来也怪,父亲的病果然见好。但要完全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那天刚一出院他老人家就急切地踏上了回乡的路,任谁劝都没用。父亲说:“等身体完全恢复了我就回来,身体不好就不回来了,在那里陪你爷爷奶奶,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送父亲上火车站时我哭了。望着渐渐远去的列车,我大声的喊“您会回来的!”这时我明白了,在父亲的心中有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结,这就是故乡的情结。
散文
嫁狗随狗,但不一定夫唱妇随------女人的主见
文/ 青云直上
能进一个门成为一家人,一定有神灵的在冥冥中的安排。不是千里红线牵,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之说。你是什么样的择偶标准,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你一生相守的伴侣。
从小到大,没有认为自己聪明,也从来不觉得自己漂亮,加之来至农村,上了大学也没觉得有多少高雅之处。年幼时的贫穷,教会我脚踏实地地要一个安稳地生活。至于其它,就随遇而安吧。
说起来,与先生的结合纯属偶然加必然。这样矛盾的说法也是有原因的。
偶然是指在一次大学的集体活动中,他的姓名和我的之间,前后音同,中间一字意思相反,觉得有些奇怪,是不是学生会把我的名字弄错了,进而知道的确有这么一个人,是男生。不漂亮但觉得还老实。
必然是指我的性格的原因,我这人不聪明不漂亮不会观察不细致。只因姐姐找了一个勤快老实的丈夫,觉得我也应那样来选择,才保险,当时就那么认识的。
俗话说,要得会,跟师傅睡。中国习俗是要了解,必得是跟对方睡过了才真正的了解。结婚前女人男人都见不到对方面的,一张红盖头把你的味口吊起来,待到帕落人现时,那就是生米煮成熟饭了。
我们还比那旧社会好,自由对象啊。
以后的日子里,看出了很多的与想象的不一样。
不说以前,就说现在吧。他是把钱就是人民币真正当成钱,爱得都舍不得花,这是说家中的吃和穿着上。而我是觉得什么好不如身体好,在吃上面是很舍得花钱的,他老责备我不应买那么多吃的,可吃的时候却一点不让嘴吃亏。所以,他说他的,我照样看到好吃的买一大堆。
再如,有好饭了,我总喜欢叫上女儿女婿儿子媳妇等一起来吃,他对媳妇儿子还行,要是叫女儿女婿来,他就反对,觉得那是外人。我只好偷偷地给女儿打电话,让她们来“碰巧”赶上吃一顿好饭。让他们身体好,体力好,少生病比什么都好。
这几年,我一直给孙女外孙女等一干家人做饭,麻烦的是,人一多,就前前后后地,吃饭时间不统一,他又是一个到点急着要吃的人,时不时的怨言出来,以后不要管别人的事,就管我们老俩口就行了。你听听这是什么话。我告诉他,这些都不是别人,是我的家人,他们工作忙,太辛苦,我们在家中多少帮一点,就让他们安心工作,身体好好地,大家健康,我们也就安康啊。
我常与大学的同学通信,也常与我一起工作过的人联系,现在方便了,时常打电话,什么成都北京上海西安的,不管资费,只管交流情感电话聊天愉快就行。
他觉着没有必要,但我就喜欢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这份情怀。
好在在他要求下,我们实行了AA制,因为他想炒股,想买车,我对这些是不太热情的。他自己管自己的钱办自己想办的事也行啊。买了车后说,这辈子我满足了。人家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赌,买车玩玩理所应当嘛。
他一个人管了大女儿家,儿子家,我们家,还有原来我们居住过的县上平房的家,四处地方的家中电水等等一系列杂务。口中也常有怨言,但还是不停地去做着,我也理解,只是时常表扬他,多么辛苦多么能干多么重要的家中顶梁柱,让他能干的事都快快去干,干得有成就感有自豪感有责任感,最主要的是这表扬是要让他永远保持干的热情。
先生是个有些犟脾气的人,你越与他吵,他就越是犟,跟你顶着干,你哄小孩子一样地与他交流,他明知道这是哄他,但他就吃这一套。
所以,我们家是,嫁狗随狗(我们都属狗),但不一定会夫唱妇随。好在,我们都是会独处的人,而且现在都磨合好了,也没太多的指责计较。
诗评 中成诗界美句简析 文/ 山城子 1、一词活用,一词拟人。 美句: 清洌的风很忧伤
(摘自陈泯的诗《在春天的雨声里》)
简析:
“清冽”的活用,使“风”有了水流一样的质感,而“忧伤”又拟人而出,从而使诗主体形象,在景中融合着情感而凸显。 2011-04-26于黔中文化村 2、揉两个比喻与活用于一句
美句: 就像一对孪生的疼痛
(摘自云抱的诗《往事》) 简析: 这句意思的表达,如果非诗,不过说的是“一样的痛楚”。但诗就要诗性地表达。于是诗人将“一样”喻为“孪生”,将“痛楚”喻为“疼痛”。
疼痛是一种感觉到的生理反应状态,对状态的描述属于形容词年这里活用为名词。
这叫“一句三积极”(修辞),因而是美句。 2011-04-26于黔中文化村
3、一拟一喻又拟喻相揉
美句: 彪悍的江在冬季结上老茧,北风成为江村流行的小调 (摘自天荒一隅的诗《◆失去激情的字里暗藏的一些记忆》)
简析:
一拟一喻又拟喻相揉,所以成为难得的美句。
这是五节诗(三行一节)末节的首行诗句-进入落笔扣旨的步骤了。全诗起兴于标语痕迹的墙,而转入对知青生活的回忆。此句集中地透漏了当年的北疆知青萦绕终生的知青情结。前一个分句,拟江为人,又揉以喻人为江;后个分句,则拟北风为小调,又揉以喻人为北风。遂使诗的主体形象江人合一、物我相成,那种艰苦中的勤劳与乐观主义精神,就极诗性地极美学地被表达出来了。
没有那样的亲身经历与岁月酿制的情感,靠编造离奇的词句,是美不起来的。钦佩! 2011-05-02于黔中文化村 4、拟人、活用与双关
美句: 任君数过那些 珍藏已久的晶莹 (摘自蜀道人生的短诗《石榴花——和云抱同题》) 简析: 9行的小诗,由花而果。这是末尾的两行,写的是石榴咧嘴露出籽粒的美丽。“任君”与“珍藏`”,是简约的拟人。 晶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不仅简洁灵动,且一词双关:既描绘了石榴籽儿的美丽形态,又因拟人,而暗示石榴这样的人之人格的纯美。 2011-5-4于黔中文化村 5、令人神往的北疆初夏景色
美句: 树林的绿有些娇羞
娇滴滴的,还有穿行花间的蜂鸟
(摘自天荒一隅的短诗《暗伏的生命,将被土地激活》)
简析:
“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羞涩”——形容词的拟人式活用;
“娇滴滴的”——前正后偏形容词性的“的”字短语,镶嵌了偏叠,且做了拟人式的活用;
由于两用拟人式的词类活用,遂使两句都有了拟人格的阅读效果。
两句把北疆初夏的景色技艺得生动活泼,令人神往。
——学习了! 2011-5-6于黔中文化村 6、两者相应成美 、 美句: 标准话要经过铁匠铺的锤炼
才有了万马奔腾的豪放
(摘自八大少的短诗《塞外,我的故乡》)
简析: 前句“锤炼”是动词的比喻式活用,后句则是比喻格的运用。两者相应成美,塞外汉子粗犷豪爽的性格跃然纸上了。 2011-5-9于黔中文化村 7、先叙后拟,叙双叠拟也双叠。 美句: 临春河边,红树林郁郁葱葱 白鹭鸟在树冠卿卿我我 (摘自天荒一隅三亚抒情短诗《商品街6巷》) 简析: 先叙一行,叙也要生动,所以状貌以双叠之格。诗要富于变化,所以接下来就拟,拟人格本来生动,而拟以双叠就更生动了。这样一来,两行诗尤其显出一种流畅而生动的大自然之美的意境来。 2011-5-31于文化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