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1-21 22: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统稿帖 文苑
◎ 文 苑(责编 与诗为伍)
〈〉苦槠豆腐·何建生
小时候,我记得在我们临湖村的村东和村西,各有一棵枝繁叶茂几人抱的苦槠树。在夏季,这两处苦槠树是临湖村最热闹的场所,尤以村东头聚集的人多,因为那里正好靠近村公所,算得上是我们村庄的政治与文化中心。
苦槠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广泛的分布于江南丘陵地带,叶子椭圆,边缘处遍布小小的锯齿,叶面粗糙,经络凸出,春夏翠绿,秋冬深绿;劳动节后开粉绿色的小花,花瓣如米粒,有淡淡的馨香;花落后结果,果实像一颗颗小小的椭圆形圆球,成熟前外壳呈绿色,成熟期慢慢变褐、变深褐,并有深浅不一的条形花纹,像家具表面古色古香的釉彩。
苦槠树结的果实就叫苦槠子。秋冬时节,熟透了的苦槠子纷纷坠离枝头,不用家里大人的吩咐,放学后,我们便挎个竹篮去苦槠树下捡苦槠子。
清风一夜,洒落一地的苦槠子多如繁星,要不了一会,就会装满半篮子,如再捡多点,我们可就提不动咯。捡苦槠子对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子们来说,其实更像是一种课余娱乐,至于制作苦槠豆腐那就是大人们的事情了!
捡回家的苦槠子要放在室外让太阳晒上几天,晒到它们爆壳就行了。以前没脱壳机的时候,基本上是用手工剥离果肉,就是将晒裂的苦槠子均匀地平摊在地面上,然后像滚饺子皮似的用一根粗粗的木棍,不停地在苦槠子上滚压,直到将苦槠子的外壳全部碾碎。苦槠子的果肉呈粉嫩的浅红色,外形像莲子,但比莲子的个头稍小点,不能生吃。脱壳后的苦槠子要放进清水里浸漂一段时间,主要是为了去涩,还能捎带起点膨化作用,使得稍后磨浆的时候出浆匀称﹑细腻。
制作苦槠豆腐的流程是相当复杂的,先磨浆,后沉淀,再晒粉,苦槠粉晒干后,又要将其碾碎磨细,然后用孔目很细的筛子,一遍遍筛粉,筛下的细粉就可以放入大锅内加水熬制豆腐了。豆腐熬好后,即可装盆冷却,冷却后会自然定型,什么时候想吃了就可以切一块新做的苦槠豆腐。苦槠豆腐的烹制比起熬制的过程就简单多了,先煅会油,再将切成块的苦槠豆腐下锅,稍稍翻炒,再倒入适当的水,煮沸后洒点盐和辣椒面,再放点葱花就可以起锅上桌大快朵颐了。
看上去,苦槠豆腐和市场上常见的魔芋豆腐倒有几分相似,都是深啡色的果冻体,但是,它们的口味是不尽相同的。漂着葱花冒着热气的苦槠豆腐,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诱人的清香,夹在筷子中间的豆腐块会轻轻地颤动,送到嘴边轻轻地一咬,哇,好顺滑、好柔嫩,舌尖轻触时初有一丝淡淡的苦涩味,但很快就会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清香味充盈,不一会,这清心怡人的香气就会从舌尖上迅速的弥漫开来,令食者久久咂舌、难忘……
槠豆腐除了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外,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据有关资料介绍,把苦槠豆腐、带板的目鱼、蚕豆、刀叶肾这四样东西放在一起煲汤喝,是很好的补肾良方。此外,苦槠豆腐还含有淀粉、卵磷脂和其它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减肥、洁白细腻肌肤和延缓衰老、清热解毒、降脂降压、解积化淤、止泻等。所以,如果有机会,还得多吃点苦槠豆腐。
在外谋生多年,带有江南特色的苦槠豆腐,是我在异乡一直念念不忘的一道家乡美味,它不仅时常勾起我肚子里的馋虫,更饱含着游子心底殷殷的思乡情。
《》脚印 · 三呆子
今天是大年初一,加上昨晚很晚才睡,外面还下了雪,所以今天起得比较晚.这么冷的天气,从暖和的被窝里钻出来,是一件痛苦的事.我一般都要先伸出手臂来试试外面的气温,慢慢适应一些了之后,咬紧牙,突然从被窝里钻出来,这动作要果断,几乎要达到一跃而起的程度,否则,一早上也起不来床.今早当然也不例外.三下五除二地穿上衣服,赶紧往屋里跑.然后哆嗦着完成洗濑.烤了一会儿火,感觉暖和些了,站到窗前看外面的雪景.
飘了一个晚上的雪,整个世界一片洁白.抬眼远眺,哪里是树哪里是山已经完全无法准确分别, 由于雪的缘故,山与树早已融为一体.几天前,情况与今天不同,山还是山,树还是树,黑白分明,具有明显的立体感.田野里,路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毯,躺在上面睡上一觉,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我在猜想,到底是谁家不小心把棉花撒落了吧?或这里新年里,上苍赐给孩子们的棉花糖??天上雪花还在纷纷飘落,一朵一朵,不,一簇一簇地,以寒风的呼啸为乐,在空中飞舞,那是什么样的舞步?探戈?桑巴?还是来自天上的不为凡人所知的仙舞?此时此刻,如此壮观宏大的场面,舞者饱含激情,等来的,却只有我这个寂寞的观众,想必,它们还会有些许的失落?亦或失望??
家座落在村东山脚下,距离公路约一里的路程.从家到公路,或者到人家集中的村中,要经过一个田坝,田埂是家与外界联系的纽带.白天或天晴亦或是月白风高的夜晚,走在田埂上倒没什么,要是下雨或是漆黑的晚上,没有雨鞋,没有手电,行走很是困难,特别是晚上,田埂两边或是水田,或是河岸,走路总是小心奕奕的,生怕一不小心,掉进田里或溪流中.我就有了这样的一次遭遇.那天晚上出门时没带手电,回来时已经很晚,天很黑,我只能象肓人一样用棍子一点一点地敲击地面,摸索着前行.在离家还有约一百米的地方,左边是溪坎,边上还栽了几棵美人蕉,正在开放呢,右边是水田.路到这里,要转个弯.不知怎么回事,我一脚踏空,栽下了溪坎下的美人蕉丛中.当时可把我吓了一跳,就是生怕下面在蛇,除此之外,也就没什么担心的了.爬上来,拍拍身上,还自我嘲笑,是不是美人蕉上的某个美女看上了我,故意给我下绊看我的笑话?还是想把我招为夫君?
今天田埂上早已是厚厚的雪,我看到雪地上有两行脚印,以家门口为起点,向村子里延伸.我问母亲,妈,是谁出门了??母亲说,是你大哥.我追问,这么早他去哪儿呢?母亲说,去别人家窜门呗.我”哦”的一声,就又自己看雪了.大哥出门,我并不感到有什么异样,因为在我们家乡,大年初一,男的去窜门很正常,而且也受欢迎,说是会给别人家带去喜气,而这天,女的就不行,一般都不出去,人们认为,如果有女的来了,会给你家带来晦气,这是很忌讳的.
吃晚饭时,大哥还没回来.母亲说,我们再等一会吧.天黑下来了,外面因为有雪的缘故,光线还是可以供人行走.可是母亲开始不安起来.说实话,我们也开始有点担心,担心大哥的安全.这么坏的天气,在外面,别说饿,冷都会冷死人.实在等不来了,母亲就叫我们先吃,她再等一会.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躺在床上睡着了,衣服也没脱.在睡前,我都有看书的习惯.在这山村,没有电视,也没什么好玩的,就只有看书.有时看到深夜,有时,看着看着,困了,也不知道什么睡了,这种情况下,往往都是衣服没脱,今晚上就是这情形.如果不是被屋里的说话声惊动,可能就会这样一直睡到天亮.
我睁开眼,坐起身来,把衣服脱下,缩进被子里,享受里面的热气.耳朵张得大大的,捕捉屋里的声音.隐隐约约,听到是母亲和大哥在说话.
母亲:”今天你到了哪些人家?”
大哥:”那个寨子里看来条件好一点的都走到了.”
母亲:”结果怎样?”
大哥:”好几家都说有困难,没借到.剩的那几家呢,一家借得一点.”
母亲:”那还差多少?”
大哥:”今天借得了几百.外加今年冬天我烧碳卖得了一些,差也不多了.”
母亲:”还差的这点怎么办?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大哥:”明天我再去镇里亲戚家看看,能不能借到一点?实在不行,就只有到银行里去贷款了.”
母亲:”先去看吧,不行的话,只有这样了.”
大哥:”嗯!”
我听出,大哥在向别人借钱,但借钱干什么呢??一头雾水.
第二天,第三天……连续几天,天一亮,大哥就出门,每天田埂上都是大哥第一个踩出脚印,又是最后一个留下收尾的脚印.因为过完年了,母亲就安排我们在家做事,比如清理房前房后的垃圾,把屋后山上几米范围内的杂草和小树该割的割,该砍的砍掉,还有屋边上的那些干柴,都搬到楼上去,这些都做完了.天气好转一些了,就开始上山挖土,把洋芋种了,等暑假回家时,再挖,才有来喂猪的.
说到种洋芋,在这大正月间,我们确实不愿意上山去.别人在家过年喝酒,我们却在干活,心里老实不舒服,有时也向母亲表达了心中的不满.母亲并不生气,她说,好啊,不去可以呀,只要你们好好读书,走出去了,以后就不用再来做这活了,又脏又累.我是巴不得你们不回家来了,少来跟大哥和我争口粮,只要你们有本事.人家有钱,你家穷,我们不能和别人家比.我们现在苦一点没关系,只要大家同心协力,有一天会好起来的.来,你扛锄头,二哥挑肥料,你姐挑种子,我也背一点种子,走了.今天做完了这点就回来.这时候我们也仅仅是发发唠骚罢了,活肯定是要做的,正象母亲常说的那样,你没做,就没得吃的,就得挨饿.也许是以前挨饿的日子太多了,想起来有点害怕,也许是对母亲的敬畏,我们从不敢讲是回到家了不干活的.
就这样,我们忙到学校开学.当然,我们四个的学费是有的,还有第一个月的生活费.妈说,到时候,再寄给你们,先拿这么多,家里也没有了.手里接过钱,心里觉得特别的沉重.
一个月后,收到了姐的来信.现摘抄一段如下:
三弟,我们家的困难你应该知道,真的已经一贫如洗了,已经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牛也卖了,猪也没有了.现在我们能够做的,必须做的,就是发奋读书.妈和大哥已经为我们付出了一切.大哥自从退学以来,就挑起了家里的担子.一个才15岁的少年,三弟,如果是你,你能吗?你会这样吗?可能你什么也做不了,可能还会有怨言.可我们大哥,什么也没说,没日没夜地在地里刨,希望我们在学校能静下心来学习,希望我们能有一个好的前途.你知道,大哥视力天生不好,现在已经看不清楚了.可他还要和别人一起去烧碳,早出晚归,天天顶着星星出门,戴着星星回家,这都是为了我们.大哥曾跟妈说过,”妈,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几个弟弟和妹妹送出去,一年考不起第二年再来,只要他们有决心,我就不怕.我这一辈子是没有希望了,我不能再让他们象我一样天天”口朝黄土,背朝天”,过着这日晒雨淋的生活.”这是妈告诉我的.大哥这样说,也这样做了,我们是有目共睹的.还记得吗?每年的正月间,大哥都要出门.他去干什么你知道吗?三弟,他那是去借钱,借我们上学的学费啊.每天早上,他都是满怀希望地出门,晚上却满怀失望而归.看到大哥疲惫的样子和失望的表情,我心里也在哭.有时我在想,我一个女孩子,干吗要来读书呢?让大哥去受这个罪?想到大哥去别人家开口借钱,看人家白眼,心里的难受,三弟,你无法感受.想到这些,有时我真想不读书了,回家去和妈妈一起干活.可是一想,读到这程度了,如果我放弃,心里不甘,也对不起妈妈和大哥.三弟,现在,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努力,才对得起年迈的妈妈和为我们操碎了心的大哥.
读到姐的这封信,我才知道,大哥每年正月间出门是怎么回事.
此后每年冬天,只要看到下雪,我就会想起我的家,想到家乡那铺天盖地的雪,想到田埂上那两行脚印.正是这两行脚印,给我们踩出了路,我们沿着这条路,走出了那个三面环山的村庄.
《》新修辞研判 · 山城子(李德贵)
内容简介:
这部书是作者在网络学习现代自由体新诗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一些有别于传统修辞格和词类活用的新的语言现象。于是,进行了系统地研讨与判断,从而归纳出新的修辞格十几种,而新的词类活用(含短语、成语活用)二十余种。
修辞格依次是:揉入、物化、动衔、借比、移限、省介、变主、比衬、错置、模糊、转义、排词、隐拟、拟词、简补等;
词类活用大体有名词的比拟用法、名词的被拟用法、名词的比喻用法、名词的被喻用法、动词的就虚活用、动词的喻拟式活用、动词的性状式活用、动词的移场式活用、形容词的拟物活用、形容词的喻拟式活用、数量词的比喻式活用、数量词的拟物用法、数量词的喻拟式活用、数量词作动词的用法、成语或短语用如形容词、量词的变形活用、数词作形容词的活用、量词的固本活用、量词的比喻活用、副词的使动活用、成语或短语活用为名词、成语或短语活用为形容词、成语或短语的比喻式活用、成语或短语的拟人式活用、成语或短语的拟物式活用、成语或短语的移就式活用等。
【楔子】
新诗=白活诗=今诗=现代诗。这谁都知道的。
修辞=消极修辞+积极修辞。这也谁都知道的。
积极修辞方法有一定的格式,因此又叫修辞格。前人创造并总结的辞格,笔者接触收集到的大体有讽喻、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引喻、倒喻、修饰喻、同位喻、反喻、较喻、博喻、互喻、曲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排偶、对偶(对仗、对联)、对比(对照)、推避、避复、反复(复沓)、反语、反问(反诘)、设问、借代、借语、夸张、引用、化用、用典、移就、移觉(通感)、移情、移时、摩状、摩形、摩声、拈连、易色、双关、飞白、讳饰、顶真(顶针)、回文(回环)、互文、互体、互训、重叠(叠字)、嵌字(镶嵌)、析字、藏词、婉曲、错综、倒装、倒反、衬托、层递、分剖、舛互、呼告、示现,同异、异语、隐语(谐音)、折绕、吞吐、列锦、精细、仿拟、别解、旁逸、歧疑、警策、转品等凡六十余种。
另有古代词类活用四大类,共十七种:
一、一般活用:1、名词作状语(名作形);2、名词作动词;3、形容词作动词;4、数词作动词(少见)5、代词作动词(极少见)6、动词作名词;7、形容词作名词;8、数词作名词(少见);9、数词作副词(极少见)。
二、使动用法:10、名词使动用法;11、动词使动用法;12、形容词使动用法;13、数词使动用法(少见)。
三、意动用法:14、名词意动用法;15、形容词意动用法;16、动词意动用法(极少见)
四、为动用法:17、动词为动用法。
中国新诗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朦胧崛起,之后至今,兴旺也好,萧条也罢,其流派纷呈,手法杂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之势依然。老诗人惊呼看不懂,语文界大斥“反语法”,坚守的“中间代”“70后”“80后”们则我行我素,执意维护着诗国的形象,尽管被商品冷落,被大众陌生,甚而被自己迷茫。笔者于04年早春上网学习现代诗,也是隔膜着不得门入。直至06年初夏,决心认真研读网上的好诗,竟发现一些有成就的诗人,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许多积极修辞方面的创新。应当说这是对现代汉语修辞学发展所作出的不可忽略的大贡献。
诗人忙于生计和作诗,无意涉猎修辞;笔者不忙生计而有暇,特研究整理如下:
读新诗读出来的修辞学收获(一)
在黔中小屋里,我静坐椅子上,阅读周承强给我寄来的他的边防诗选《宁静时刻》(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8月第二版)。读着读着就宁静不下来了,就坐不住了——兴奋如钻入密林拣拾蘑菇的小儿,但见一堆堆、一簇簇的鲜嫩茁壮亮于草间、树上、石上,太美了!舍不得采摘,就一处处注视,变着角度盯赏,咋可以长成这样子?是如何长成这样子的呢?
语言进入审美视野,莫过于诗;汉语言进入审美视野,莫过于汉诗。汉诗分布在汉民族生息繁衍的过程中一次次出现了语言造型各异的审美高峰——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建安四言、唐诗、宋词、元曲,直到现代新诗。——诚然,现代新诗还处于崛起期,未来高度莫测。但从“后现代语境与前现代语境相遇时产生巨大共鸣”(寒子语)中,已见曦光了。这其中的最亮点之一,就是周承强的“新语言造型艺术”。尽管是个人感觉——赏读《宁静时刻》,就像走进了一座前所未见的全新的语言艺术殿堂了。
无意割裂形式与内容、内存与载体、花香与花颜的统一。我想说符号的形式、审美的载体、视野的花颜,仅是语言本身,并非语言造型。语言造型已经融入了内容、内存与花香了,因而是两方面的统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承强的边防诗是一座新语言造型艺术的圣殿。
诗人所以为诗人,是以语言为介质反映客观世界的艺术家。介质在手,孰优孰劣,就在于用什么技巧造型了。一如同用泥土,顽童手中只能搓出泥丸,艺术家指尖到处,古今人物就栩栩如生了;同样的建材,出于不同的建筑家之设计,其艺术价值也有天壤之别。旅游诗界,谁能在语言造型上出新出美,诗人桂冠就自然落到谁头上了。周承强是戴了桂冠的,因而解读他的语言造型艺术的技巧,至少对初入诗门如我者,是有积极的启发与示范乃至激活作用的。
收获之一:“揉入”的修辞技巧
这个应当属于积极修辞方法,通常称为修辞格的。但我们从修辞学上并没有见过,因为它是周承强新创出来的。现在我来为其拟名定义(周承强不会介意吧)。定义为:揉入格是指将主观情感揉入客观事物使两者浑然一体的修辞方法。
请看:
“日落日出在不经意中重叠峰巅/ 阳光血酒一样雄壮”(《巡逻:残阳如血》)
——主观情感是“不经意”和“雄壮”。这是表现巡边战士对天天所见景物司空见惯,而就是在这司空见惯中油然升起戍边的豪迈之情的。但诗人并不将这种情感单独直叙出来,而是揉入了边关重叠峰巅和血色落日里,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从而张显了景物的神韵与气势,也暗含了主体意象的豪情壮志。
诚然,情景交融古已有之。但那仅是写作的表现手法,并未深入到修辞的层面。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前景后情,是前后交融,而非揉入为一体的。即或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也只能入“互文”格,并没有实现“揉入”,感恨是感恨,花鸟是花鸟,国破之恨在心,见花亦痛,闻鸟亦痛罢了。未若周承强驰骋于边关语态氛围,而将情景浑然揉为一体,深入到了修辞的层面。看看他诗文本中这些随处可见的形成了新修辞格的创新吧:
“和星星一块吞吐林中凉气/ 轻轻呵出时明时暗的巡逻道”(《巡逻在午夜》)
“碎叶在漩涡中心旋出许多悬念”(《营区边的一条河》)
“年年今夜月光比水草缠绵”(《中秋夜》)
“风儿吹过脸庞没有北方来劲/ 小雨莫名其妙缠吻花草”(《十二月》)
“痉挛的石峰逃不出写信人的窗口/ 温润的苦笑私下浸透梦笺”(《宁静时刻》)
从上述这些例句中,不难看出揉入格的特点在于主观情感,是于客观景物描写所呈现的意象里若隐若现地透露出来的。这就像发光物,物是景,光是情,情景不是交融,而是合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了。
收获之二:“物化”的修辞技巧
或许这是拟物格的旁逸斜出吧?我们知道拟物格大都是将人拟作物,或将动物拟为静物而增其表达形象性的修辞方法。总之,拟物是从物到物,而“物化”则是从非物到物的。还是先下定义吧:“物化”格是指将无形的抽象事物,通过相关动词的牵制,使其变化为有形的具体事物的修辞方法。例句如下:
“美感垂手可得却无法靠前”(《哨所南边的一片丛林》)
“美感”是感觉意识范畴,无形而抽象。但其通过“垂手可得”和“无法靠前”两个动词性短语的牵制,也就像一个美丽的物件一样若隐若现了。无庸置疑,这样的修辞会把无形的抽象意识描摹得生动形象起来,具体实在起来,活泼美丽起来。请从下面的例句体会。
“捎回一丝丝悲壮与豪迈”(《剑蔴》)
“牵引了弯曲的期待”(《喊山》)
“那些腐蚀钢铁的寂寞与单调”(《倾听远方》)
“不停地丈量士兵的真实和辉煌”(《给养车没入蕉林》)
“列车在城市之间连接希望”(《从军行》)
以上句子中的“悲壮、豪迈、期待、寂寞、单调、真实、辉煌、希望”都是无形而抽象的形容词和能愿动词,但通过“捎回、牵引、腐蚀、丈量、连接”动作性动词的牵制,就若隐若现出具体有形生动活泼,从而实现了“物化”。
收获之三:“动衔”修辞技巧
真是欣慰!欣慰于诗人的创造,也欣慰于做为学习者的总结。修辞格队伍不仅增添了“揉入”和“物化”,又有了名曰“动衔”的新成员。这名字陌生而别扭,这两个汉字咋可以并肩走到大庭广众面前呢?但考虑再四,还是这两个字联手最为切合。因为这一格是指:以描绘甲事物或它事物的动作,衔接乙事物,而使两事物复合为统一动作意象的修辞方法。
例如:
“一只雄鹰悠然叼着军车飞翔”(《阔叶遮住的军车》)。
甲事物是“雄鹰”,乙事物是“军车”,此句以甲事物的动作“叼”衔接上了乙事物,从而使生活中并不相干的两事物复合为同动体,竟然一起“飞翔”了。其修辞效果顿时生动简洁起来,极力表现出随车绕行山颠之上边防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如若不这样衔接,为这种表达还不知要如何饶舌,也难淋漓尽致呢。
再请从下面的句子体会:
“一群白鸽时现时没地啄衔脚步白云”(《阔叶遮住的军车》)
“整个黄昏都被摘到腮帮子上了”(《含着木叶吹荡黄昏》)
“鲜花和手臂长满窗口/ 鼓音和掌声推搡阳光潮/ 列车如释重负地甩下隧道河流”(《从军行》)
“秃峰牵引峭壁界碑混合墓园”(《高地有星星争着点灯》)
“混浊的浪头不时喷出受惊的群鸟”(《营区边的一条河》)
——“啄衔”衔接了白鸽、脚步、白云,“摘”衔接了黄昏、腮帮子,“长”衔接了鲜花、手臂、窗口……“喷出”衔接了浊浪、鸟群。有了这样的衔接,诗句立刻简洁、奇瑰、精彩起来。记住,这个修辞方法叫“动衔”。
诚然,最早的积极修辞,无疑是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比如最常见的比喻、夸张。那无疑是人们为了表达得更生动形象的需要,就产生了的。截止到上个世纪末,修辞学家总结出来的常用的有十几种,而古今文献上已经存在了的大约有六十余种。以上本人总结出三种,还仅限于一位诗人的作品。我想朦胧诗以来的浩瀚的新诗作品中,一定还许多新的开拓与创造。既然诗人已经丰富了修辞学,理应有人来发现与总结——就像新生儿总的起个名字,还要上个户口,18岁还要办个身份证的呀!
2014-3-29从个人的学诗笔记整理出来。
读新诗读出来的修辞学收获(二)
中国新诗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朦胧崛起,之后至今,兴旺也好,萧条也罢,其流派纷呈,手法杂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之势依然。老诗人惊呼看不懂,语文界大斥“反语法”,坚守的“中间代”“70后”“80后”们则我行我素,执意维护着诗国的形象,尽管被商品冷落,被大众陌生,甚而被自己迷茫。
迷茫的笔者于04年早春上网学习现代新诗,也是隔膜着不得门入。直至06年初夏,决心认真研读网上的好诗,竟发现一些有成就的诗人,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许多积极修辞方面的创新。笔者不完全的总结,已发现新格与新的词类活用50余种。传统的积极修辞种类总数虽80余种,却是3000年的积累;而今30余年的创新竟然超过总数的60%,这不能不说是当代诗人们对现代汉语修辞学发展作出的绝不可忽略的大贡献。
想到朦胧诗的代表人物,那时的北岛。于是走进虚拟,邂逅了他诗篇。好像撞在一株大树上了,枝桠酋劲,叶子奇特,花开呈深素之色,十分耐看。我知道,我遭遇了陌生的语言。大凡陌生之物,都是一种创造。我踟蹰靠近,一个枝上标着《守夜》,就陪他守夜。夜是这样守的:
月光小于睡眠河水穿过我们的房间家具在哪儿靠岸
不仅是编年史也包括非法的气候中公认的一面
使我们接近雨林哦哭泣的防线玻璃镇纸读出
文字叙述中的伤口多少黑山挡住了
1949年在无名小调的尽头花握紧拳头叫喊
收获之四:进入“小于”,拿出了“借比”
“月光小于睡眠河水穿过我们的房间家具在哪儿靠岸”
——“小于”的行走,不是当下流行的口语。“小于”的焊接,也不是汉语语法中的规范。却因“小于”的模糊比较,而创新了诗的语言,或叫做诗性的叙述。诗人是让读者体会,夜虽然漫长,却长不过人们的长睡不醒。
——汉语的表达,进入学术层面就是修辞。消极修辞负责语法意义的表达准确无误,积极的修辞负责表达得生动活泼形象巧妙艺术。这个“小于”之用,在于致使两个无可比较的事物有了比较的可能,这叫巧妙,符合积极修辞的宗旨和效果,是汉语修辞的自然生长。没人可以阻止语言生命的新陈代谢,一如没人可以阻止地球的旋转一样。
——从我把握的权威们总结的八十余种(含词类活用)修辞方法中,归属不了北岛的“小于”。我不忍这种“小于”的没有名份,今个趁着夜色,就给它建设一栋别墅吧。不必找名人题楣,拙笔即书之为“借比”。不是“借代”,亦非“比喻”。新定个义是:借比格是指凭借可以比较的词汇连接,使两种不可比较的事物产生比较效果的修辞方法。
收获之五:进入“非法”,拿住了“移限”
还是读《守夜》读出来的。因为进入了“非法”。
就是第二行诗:“不仅是编年史也包括非法的气候中公认的一面”。
气候属于自然范畴,法与非法属于社会范围。法与非法都是权力给社会人强制规定的,自然界只循着规律和睦或不和睦。非诗的语言“非法”是不可以限制“气候”的;诗性的叙述却是可以的。因为这样的搭配,不仅有拟或喻的形象在里边美丽成意象,同时陌生新鲜诙谐了语言——诗毕竟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不艺术何以成诗呢?
——既然这样的搭配,出了形象、意象,出了新鲜、诙谐,无疑应归属积极的修辞方法。其实有点类似“移就”(也叫“移用”)格的。但认真起来“移就”格是不收留这个“非法”的。因为“移就”们的“法”里没有它。移就们的“法”是这样规定的:甲乙两项关联,就把原来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乙事物,叫移就。也就是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性状的一种辞格。学者陈望道先生说:“常见的,大概是把人类的性状移属于非人类的或无知的事物。”对照这样的法与法的解释,“非法”一词就不得进入了。因为移就是限于“描写性状”,描写人或事物的性状那是形容词的责任,通常叫做“修饰”。你“非法”不过是个否定副词与一个抽象名词的结合,任务在于对人或事物进行“限制”。而限制不能与修饰混为一谈。文本中的“非法”不是修饰性的描写,而是限制性的叙述。多么不同呀!
——我的任务是为上无归属的新生的修辞方法定名定义。那么就定名为“移限”吧。
定义呢,就是:移限是将叙述甲事物所用限制的词语移来用于对乙事物进行限制的一种辞格。
想不到,这种新创作出来的新格,北岛用得还挺顺手。第四行“文字叙述中的伤口多少黑山挡住了”—— “伤口”本义属于人与动物,扩展到植物,后来又被诗人们收到心中,作为疼痛的代名词。因此伤口应当呈现于人、动植物的体上,或者心中。这里无疑也是疼痛在心里了,但被省略了,让读的媒介过程“文字叙述中” 直与之衔接,成为“移限”格的继续运用。 还有末行“1949年在无名小调的尽头花握紧拳头叫喊” ——“尽头”之于空间是路、是江河、是天空,之于时间是岁月、是日子。这里却被“无名小调”给抢走了。方法还是“移限”。
如果若问,北岛这样的创新源于何处?我想《守夜》第三行,就无形之中给透露了。——“使我们接近雨林哦哭泣的防线玻璃镇纸读出”。这里用人的性状的“哭泣”修饰了非人的社会事物“防线”,显然是移就格的拓展,且给向着移限格的发展,做了很好的过度。因为,如果把“哭泣”看作是区别别的防线的限制语,那么这里就是移限格了。通过上述分析,此句,我们完全可以看做是由由彼岸到达此岸的一座小桥。
收获之六:发现了“省介”格
还是北岛的这首短短的《守夜》,还是第三行“使我们接近雨林哦哭泣的防线玻璃镇纸读出” 。如果恢复常态语言,当是“使我们接近雨林哦哭泣的防线从玻璃镇纸里读出”
请看后面相连的部分“玻璃镇纸读出”分明剥离了介词短语“从…里(中、上)”的繁壳,使语言呈现内质的陌生感与新鲜的省炼。 再看第四行“文字叙述中的伤口多少黑山挡住了” 。如恢复语言常态则是“文字叙述中的伤口被多少黑山挡住了”句子的后部分“多少黑山挡住了”分明开除了一个介词“被”,从而使“黑山”有了一些主动的形象。 正是这样,才造就了句子的精炼、陌生或新颖的阅读效果,或说诗性的效果。这完全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法,不妨就叫它“省介”。为使句子省敛且可增强美感,从而故意省略介词或介构的修辞方法,简称省介。
2014-3-31从个人读诗笔记里析出。
读新诗读出来的修辞学收获(三)
六、七年前的一天,楼上的同事从学校给我捎来邮件,原来是贵州著名女诗人白沙寄来的《玫瑰园》(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喜出望外了。
断断续续的读了一天,满室的馨香,未及分清是来自老伴采来的桂花瓣儿,还是来自崭崭新的书页。待及分辨,自信两者都有了。
从开篇之作读起,陆陆续续读了两周时间,记下数篇笔记,今将有关修辞创新的文字,摘录如下:
收获之七: “变主”格
例句:“那样傲慢地 尘灰说出了风”(白沙《尘灰行》)。
或说,这不就是一般的拟人嘛!且慢!我觉得可是不一般呢。不一般的是诗人综合进来另一种不曾见的修辞格。尘也好,灰也罢,作为细小的物体也不会违背惯性定律。毛-泽-东曾说“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处于惯性的物体必须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原有的惯性,而形成新的惯性。就是说这种改变总是被动的。现实里的尘灰是被动的,风是主动的。但到了该句中,恰恰相反,“尘灰”明显的变化为主动,而风处于被动地位了。因此,与拟人格揉为一体的还有个“变主”格的存在,或者叫作通过拟人而“变主”。这样一来,就像通过比喻而夸张的句子,最终要判断为夸张,那么此句就应当最终判断为“变主”。
下个定义就是:描写中,变被动事物为主动事物的修辞方法叫“变主”。
收获之八: “比衬”格
例句:“我不可以把内部的憋闷喊出来/ 而一面鼓却可以 你说”(白沙《我读不懂的真实》)。
这里使用的修辞格既像对比,又像衬托。但细细捉摸,人的憋闷与一面鼓,不是对立事物,更不是一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因此无法符合对比的定义;同样的原因,也不合衬托的定义。但诗人通过对鼓的拟人化,就与“我”并列在一起了。一个(鼓)可以喊,一个(我)不可以喊,对比鲜明;事实上这句话的重心在前边人的“不可以”,后边鼓的“可以”还是起了反衬的作用。这样一来,具体到语境,也对比了,也陪衬了,却找不到相吻合的条款。情形就像“包二奶”本来是重婚,却找不到条款判个重婚罪一样。如果不修改婚姻法,不妨出台一个《包二奶处罚条例》不就行了吗?我这里就出台一个叫“比衬”吧!
老修辞库中,对比与衬托从来不相混同,决不纠缠在一起说不清道不明。现在白沙创造的这个“比衬”格,是用别一种方法将两者合二而一了。
定义可以这样说:比衬格是将非对立事物并列一起,进行对比和反衬的修辞方法。
收获之九:“错置”格
例句:“远眺是黄昏/这里是广场 ……”(白沙《暮色》)
这样整齐排列的偶句(排偶格),谁都看得明白。如果恢复非诗性叙述,应是:“黄昏,我站在广场远眺。”这样的单句结构是:状语-主语-谓语-(介词)-补语。现在诗人将其化为两个极简单的分句,结构也简单成:主-谓;主-谓。但我们发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远眺”,却是由偏正结构双音合成的动词。而现有语法规范中的主语是由名词、代词及名、代性质的短语来充当。但句子被诗化以后,动词充当主语不是蛮好吗?一种陌生感,从文字里流溢出别样的馨香,令人玩味不止。
应当说这是语言艺术的又一个新技法,是一种新的修辞格的诞生。从构成上来看就是句子成分的错置——打乱原有句子的成分排序,重新组合。我们不妨就叫它“错置”格。如果下个定义,当为:错置格是指为了强调某种动作或性状,将其错置为主语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为了强调“沉静”的氛围,我可以写出“沉静是夜深”或“沉静是海底”。
收获之十:“模糊”格
例①:“她忍耐一切/ 忍耐我,忍耐没有粮食的锅台”(白沙《旧城》)
这又是一个发明,技法上的发明,修辞上的发明。诗人为了突出诗中人物的性格,并凸显生活的窘境,就特意模糊了“忍耐”,其典型的例句就是“忍耐我”。忍耐我什么呢?一点具体也不透露。不透露是现代诗朦胧趋势和主张互动的内在要求。这三个字的一句诗,是以“我”模糊了“忍耐”,从而造成朦胧的审美效果;同时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实现互动。读时我就想:是忍耐我的调皮?忍耐我的因为饿而纠缠不休?还是忍耐打破了一只瓷碗?但如果如我想到的具体依次排列出来,诗意就大减了。正是为了争强诗意,遵循朦胧和互动的原则,所以诗人就处理为这样的模糊语言状态了。
我决定把这种新的修辞方法叫做“模糊”格。当然不与“模糊象征”的创作手法混同。手法是手法,修辞是修辞。模糊修辞格是指:为扩大某个动作或性状词语的张力,从而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故意省略多种可能的具体细节的修辞方法。
例②:“他们伸出手,想阻止什么”(白沙《妈妈,让我来照顾你》)
这里是通过疑问代词“什么”实现模糊的。再如——我造个句吧:“沉静每一个夜晚/ 沉静不再来的事物”。这里是通过“种”词(相对于“属”词而言)“事物”实现了“沉静”的模糊。
以上发现,都出自白沙的诗集《玫瑰园》。有成就的诗人对修辞学的发展,起到了带头羊的作用。
2014-4-2从学诗笔记里整理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