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75|回复: 3

[选稿] 09-09《诗文综述》栏目选稿、投稿跟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7 15: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稿兼编审山城子、飘然而至、与诗为伍)

分类:

·读贴中成(含同题点评)
·综述·中成诗文  
·文理·中成诗学  
·他山之石·阅读与欣赏

截稿时限为当月10日。从九月号起本栏增加了自由投稿。

在选稿或投稿时,请在标题前注明分类字样。跟贴有效!!!
发表于 2009-9-3 14: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律之《郑驸马宴洞中》
七星宝剑  


郑驸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屋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这个作品看起来也仅仅是应制之作,从七律这个体裁本身来看,起初也是应制的多,严格的说,七律是宫廷体裁,是文人的东东,老百姓烦不得这么多严格的要求,文人所以是推动文学前进的主力军,也是因为各种文字到了真正文人手中,才能得以凝练发光。七律到了杜甫手中,有点象良马到了伯乐手中,不是仅仅认识到这是良马就行了,还得会训,训好了才是良马,训不好,一样是野马,所以种好并不见得就良,种好还得能够遇上高级训师。这里可能还要指出的是,作为年轻的杜甫到驸马爷那里去做客,也算是蛮有面子的事情,一般写这种作品,多少也得有点阿谀奉承的味道,但是这个东东巧妙的撇开了直接歌功颂德,从非常技术的角度写来,写环境,写器皿,写清凉,真是好手段。还要注意的是,整篇五十六个字有五十四个字在写景写留客,写器皿写高楼低谷,写环佩叮当,却通通被起手两字“主家”领住动弹不得,不然吃了人家的饭喝了人家的酒不说点好话,过意不去哦。这就是为什么七律到了杜甫手中,他总能够让你看了舒坦,又不乱折腾的原因。我们现在不少人写七律,韵是合了,仗是对了,内容却枝里八叉,古怪变异,不知道七律的本性是雍容华贵,四平八稳,是四十岁到五十岁的男人(成功一点的,不是那种邋邋遢遢的)而不是二十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另外,“青琅玕”用弄玉典,暗指公主下嫁,也是很隐秘的手段。“磴”这个字,本来是石阶,这里说“风磴”才可以“霾云端”,后面没有“压”则“时闻”没有着落。
发表于 2009-9-3 14: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贴中成]

——读一北的〈女儿〉


  认识一北,那是数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触网不久,误打误撞地上了一北任版主的论坛。友宜也就从那家论坛开始。注册中成后,我给一北发出了邀请,一北注册了,却迟迟没来,我一直在想许是由于这个“成人”的缘故吧。因为有一些朋友——网上网下的,对我直言了成人的不妥,他们至今还不愿在中成露面。一北算其一吧,况且一个女孩家的。网上“成人”确实也有些太烂了,直到今天我也没有搜索到几款像样的论坛,成人也就事实上成了色情的代名。但中成确实不是这样啊!说实话我觉得很是委屈。数天前见到了一北的一个贴子和她发来的一则短信。说她因为生孩子……天啦怎么不早说呢?想想也是好笑,人家怎么早说呢?一北回来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看来对于成人一词的理解并不像网上流行的那么一致。成人就是成年人嘛,原本就是这样简单。

  今天见到了一北的贴子〈女儿〉怎么也得为一北祝贺一下了。这年头子如王子,女如公主,无论贵贱,他们都是独生啊,独生的宝贝,父母的唯一。于是我想到了一个题目,把它叫做一首诗的诞生。关于诗的概念,我一直不赞成泛诗的主张,那种把小说、戏剧、散文,一股脑儿纳入分行的写法,怎么能算诗呢?那分明就是小说,戏剧,散文嘛,为什么要冒充诗的行头,何况诗在当下又不具备流行色的吃香啊。诗,已经够让人小瞧的了。那么好的题材,那么多的内容,简直就是无量的信息啊,偏偏要拥挤在一首诗中,让人有一种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中国的诗总体上说是属于轻灵的一类。我喜欢一北,比如我喜欢我的孩子,我总认为和年轻人在一起,你也会年轻很多,最起码会延缓精神的衰老。一北有女儿了,因而从严格的意思上说,一北真的是大人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养儿才知报娘恩”意思是说等到自己做父母了,这时才明白为人父母的艰辛,才想到报恩于父母。

  十月怀胎,怎么也是一首大诗了。一北的〈女儿〉写得却是如此的轻盈,沉重恰恰在字里行间。

〈女儿〉

女儿是一朵花啊,那喜悦难以言表,花朵在一瞬间开放。一瞬间,也许没有比这个词再贴切了。沾着遗传嚎啕开放,去自豪吧,年轻的父母,你们的孩子沾着你们的遗传——这爱情的结晶,来到了人间,嚎啕着就是宣告啊,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天性/如某张苏醒的手稿/竖开尘世的耳朵。怎么会联想到手稿呢?我只能说诗人说是诗人,这是她最好的杰作啊!一部手稿,几经修葺,那捧之于手恰正如长期地按摩着腹部,才有了不离手的感觉。啊,她终于问世了。多么象形的比喻。
暖流降落在我的手上/远道而来的日子/诞生不倦的腹地。一个新生儿的母亲,当她第一次把新生儿托在手上的时候,那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一北别致地用了一个动态的词——暖流,她远道而来(幸福感)诞生自不倦的腹地(艰辛的历程),唯有这样的艰辛,幸福才如此强烈。
曙光 像放牧的沼泽/使我们无法分离。花朵,天性,暖流,曙光,四词连用把母亲的幸福推向了极地。在这儿无论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它们都是女儿和母爱的代词。放牧的沼泽,也是未来的疆域,无论多么辽阔,从此她们永远在一起。

  一首诗就这么简单的开始和结局,直接,畅达,精炼,自然,没有任何隐晦,闪烁着诗性的光泽。每一个词都像是一次胎动,并由这些个胎动牵引着绵绵不绝的福址与做母亲的自豪。

  祝福一北和她的夫君,并他们的女儿,永远快乐着,享受人间的天伦。


                  观云忘我

                  09-08-08于中成网

附:


〈女儿〉


花朵
在一瞬间
沾着遗传嚎啕开放

天性
如某张苏醒的手稿
竖开尘世的耳朵
暖流降落在我的手上
远道而来的日子
诞生不倦的腹地

曙光 像放牧的沼泽
使我们无法分离

发表于 2009-9-5 10: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贴中成]

读诗在线的《很多事》

与诗为伍

《很多事》

很多事不期而至
像清晨的麻雀
毫无根据地将你吵醒
然后转身不见
于是我便学会置之不理

这是诗在线在同题七期中的一首临屏。这首临屏以其高超的智慧紧紧扣住了题目,五行诗滴水不漏地传达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个人以为这是中成自开同题以来最好的诗章。体现了中国诗的诸多特色。
一、诗型简短
纵然现代诗早已短到了北岛的一字诗《生活·网》但如果不是现代网络做其支撑的话。这首诗是很难独立存在的。比如《自己·我》能不能成立呢?如果有人这样写,我们也无法否定。又如《生命之果实·死》……如此我们简直难以自持。所以我十分赞成观云忘我的“所谓的一字诗,其实是诗的大谬。它只是对标题的最简约的最具个性的注解,是字典的倒置,而不是诗。”同样是生活,我们可以写成《生活·赌》(这是赌徒的),《生活·偷》(这是做贼的),《生活·贪》(这是当官的)对于好色者直接可以写成《生活·操》了。因此一字诗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就有了最短的一行诗的提法,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一行诗,到底有多长呢?至今没有人对其界定。擅长于长句的现代诗人,可能在一行内包罗下若干个字节。但它起码要表达一个成形的意思。
二行诗又称对句,或双行,这是古老的诗体。接下来就要轮到三行诗,四行诗了。三行诗源于日俳,四行诗却是由中国的绝句出口而转内销的。
一般地说来,诗是完美而非完整的艺术,它所呈现的始终只是局部或局限。也正是这种局限和局部,给诗留下了广宽的空间。
诗的分行,如果以行论诗,那当然是一句一意的。即,一行诗表达一个完成的意思。这样的计行才是有据的,否则行也是不存在的。现代自由诗,尽管中成由观云加了个分行做为诗体的标志,其实这诸多的分行早已是错乱无绪了。
诗在线的这首诗为五行。显然不是刻意为之。因为现在好像没有为五行立名的。因此这只是内容表达的结果所至。当然它也可以归为短制了。
二、语言洗练,笔力奇警
这首诗分为前后两节,前节三行两句,以表达题目为主。后节两行两句是本诗的主题。
很多事不期而至。
作者的统吃令人惊讶。语言干脆利落,简直不留丝毫退路。如果不是已见到了全章,而是听作者吟诵,真不知道接下来怎么表达?
像清晨的麻雀,
真是妙不可言的一喻。其手筋之强也就不得不令人信服了。有此一接,我就一点也用不担心诗人接下来怎样写了……其已成竹在胸。“像清晨的麻雀”怎能么样啊?这里只先吐了个半句,但就是这个半句已化解并承接了首句的突兀,现在也可以看为奇警了。
毫无根据地将你吵醒。
至此通过两组对应关系,麻雀——很多事,毫无根据地将你吵醒——不期而至。完成了诗的主要内容。如果限于三行,那么这首,〈很多事〉也可以算完成了。只是虽巧而有力,但内容终归一般。
三、升华
诗歌的写作始终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我们很可能得益于自然,得益于既往的经验,但要把它们活用于诗中而不露痕迹,只靠技艺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别出心裁。如何承接上面的内容,可以说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诗章。这里诗人的方向是明确的,所指是集中的,很多事,对诗人来说已经形同清晨的麻雀(无论怎样叽叽喳喳地吵个不休,已不具备实在的意思),这当然也暗示了诗人阅历之丰和人生之富。
在前一节完成了起承之后,作者沿用了传统诗学的转合。也正是这一转合而非铺张成就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哲理诗。
然后转身不见。
我们正等待如何被毫无根据地吵醒和吵醒之后的情节时,作者却巧妙地利用麻雀叽叽喳喳后的迅捷飞走,不知去向。这里我进一步感叹,如果不是选择麻雀作喻,可以说就不会产生这首诗。
于是我便学会置之不理。
既是诗的水到渠成,也是本诗的精华之所在。由感性而上升为理性,从而至达个人的选择。这里诗人是做了自我选择的,他没有把空间留给读者。因为接下来仍然会有各种可能性,转身不见会产生失落感,会产让恐惧与不安,也会产生迷茫,当然也可能会令当事人释然到将一切忘怀。诗人做了置之不理的选择,并加了学会二字。
诗人这样做不仅是一个自我的完成,也是一种负责的诗学。这里的学会不是谦词,而是实指,是对人生经验的肯定。置之不理。不是最终的。关键在这个置字,不理就不理了,还放在那儿做舍?因此这里又延伸到时间与空间的主题。所以我喜欢这首诗,不仅在它的言简意赅,高度集中与凝练。更在于它的积极的人生。
它所宣喻的就是人不要手忙脚乱地被很多事所困扰,要分置它们,等待时机。这就是人生的智慧。

                 与诗为伍
                 09-08-13于中成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