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75|回复: 19

端午节,谈纪念屈原对诗人的价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7 01: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端午节,谈纪念屈原对诗人的价值


  是一个直书自己而不必躲躲闪闪的时代了。从朦胧诗开始到网络诗歌的点点滴滴,诗人们有过完整的展示么?我们一直采用的是隐喻的、暗示的、支离破碎的,甚至是反派的方式,表现了非诗、非时代、非崇高从而实际上也是非我的诗歌。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的生活,总是得与他人或社会的碰撞之后,才曲折的表现出来。
  诗人是高尚的,诗人是纯粹的,诗人是大众中一群独立独行且慎思的用语言表现自我的人。诗人不是代表,诗人是个性化的自我完成。曾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诗人们以代言的方式介入社会、介入人生,但结果证明这一类诗是空洞的,是经不起考证的。揭开面纱,除了时代符号,诸如呐喊,反思,口号,潮流……便不再有什么了,查一下历史年表,就几乎知道这些诗都写了些什么!
  诗是历史的补充,而非历史的另类书写。如果历史收录的是重大的社会事件、关键人物,那么诗则是历史所不曾收录的个人写真。用形象化的历史比喻诗歌,是社会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对诗的解读。甚至是一种故意的将诗作为历史附庸的阐述。“形象史”是诗早期的产物,那时的历史书还没有形成,人类在一个整体的然而也是混沌的结构中,人文还没有分工,诗人也没有独立出来。其后的一些形象史巨著,如但丁的《神曲》只是诗的个例。
  中国诗自屈原始,便有了诗人的自我的独立价值,且绵延二千三百年之久,这是西诗所无法企及的。我们的形象史,便是诗人的形象史。因此,对于中国诗的解读,最终总是找到他的作者。屈原之后,一连串诗人的名字,甚至超过了诗文本本身的价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世哲学,事迹可考,成了诗主要的内容。这从中国诗一直以来的主抒情性,也佐证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说屈原,说两汉、魏晋南北朝,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除佚名、无名氏之作外,大多由诗人而寻其诗。泱泱诗国,诗人就是坐标。这和西诗的就诗论诗式的审美美学是大相径庭的,也是中国诗人文精神的充分表达。李白之称颂为中国诗的第一大家,正是人文精神正位的写照。李白的诗塑造了中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最立体最全位的诗人形象。而屈原是开了先河的!!
  端午节,人们纪念屈原,在民俗上各有所考,但仅就诗人而言,第一的我想不是爱国主义,而是基于美政(理想)的自我形象的塑造。

                                                                          观云忘我  2017.5.27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01: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本文的观点,不是不提倡爱国,而是爱国在诗人是不是第一位的问题。我们一提到屈原是不是只剩下了伟大的爱国诗人这一个头衔?
诗人的写作爱国重不重要,时代性重不要,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但这里仍然是——是否是第一位的问题。
发表于 2017-5-27 09: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份现实的解读。
发表于 2017-5-27 11: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之后,一连串诗人的名字,甚至超过了诗文本本身的价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世哲学,事迹可考,成了诗主要的内容。这从中国诗一直以来的主抒情性,也佐证了这一点。
发表于 2017-5-27 11: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性,艺术性,难以分割,同胞姊妹。
讨论谁是第一,不分伯仲。
诗是艺术地表达思想。
诗性是过程,方式,思想是目的。
发表于 2017-5-27 11: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者可以偏重,但总是同行,
没有思想的诗,其艺术也必有缺憾,如无边际的行走。
沒有诗性(艺术)的诗,还能是诗吗?
发表于 2017-5-27 11: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往往偏重在诗性,也是诗的本质特性。
但偏重思想的诗,或者说艺术方式较弱的诗,
也是诗。也会对时代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不可忽视。这部分诗的读者甚至超过了纯诗作者。
发表于 2017-5-27 11: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极端都是不合理的。
诗性弱化,只会导致艺术枯谒。
那些口号,跟风一样,风过以后,苍白地坠落。
发表于 2017-5-27 11: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诗看上去并没有表达什么思想。
并非说没有思想。
只是隐含在其中。
激进,或隐退,都是。
甚至颓废,也是。
是时代留在诗人身上的烙印。
发表于 2017-5-27 11: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成长的过程,也是诗人思辫形成,思想成熟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的一切积极,或消极,都是合理的。
如果思想是病态的,人性扭曲,厌恶人类,
那样的诗歌恐怖分子,还有指望谈诗意栖吗!
发表于 2017-5-27 14: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期卷首了!

点评

尤其谢谢城子兄,对本篇的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8 06:53
发表于 2017-5-27 21: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难以言传,只可意会。指的是诗的表述方式。
无论你说一个东西如何美,说了一大堆。
读者也许无法体会。美是难言之美,这才是诗性之美。
能将难言之美说出来,让读者也感觉到,

这就要诗意地表达。
发表于 2017-5-27 21: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诗人都在自己的人生中感受到了,诗。
如何只是说你捉到了,某某,太美,太震憾。
读者不知道是什么。
这就是如何表达的问题。

发表于 2017-5-27 22: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形象说话。意会,这个意要用一种独特方式来表述。
让此意,用具像可触之物来对应心灵的无形之物。
有了这种对应,一对一,或立体的,一对几,让无形之物
整体显现,浮出。
发表于 2017-5-27 22: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之苍白,还是这个意,不能充分显露。

而不一定是思想单薄。
一对一,那个有形的参照物不能全方位说出
你心灵的像。一对几,也是分离分尸不能血肉融合
出那个话体之像。
发表于 2017-5-27 22: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捉住了意,也呈现了像。
但诗歌依然不好看,为什么呢?
氛围不够。

多重意如曲涧九十九弯。,

呈现的像,也有九十九潭。

你写一弯,一潭,这水流自然短了。

发表于 2017-5-27 22: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贵在曲。诗亦如此。
深涧鱼脊龙游出,浅水迸鳞蛇行之。
诗歌的轨迹看似简单,直接,明了
一眼看穿了。

但这些轨迹,不是一笔就勾勒出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

点评

曲折在方寸之间,如人脑之勾回。不一定非得九曲十八湾,又何止九曲十八湾。但诗不是为着曲折而曲折的。“文喜看山不喜平”,一首诗,一首四行的诗又能“曲折”到何处?(全唐诗中,绝句占了近四分之一)。所以不能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8 06:50
发表于 2017-5-27 22: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丰富的自然世界,还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互比对,相互成像。

这诗中表达的东西,也就丰富了。
从丰富的意像里,筛择出可以震撼心灵的意,的像
灵像,我们常说。

有了灵像,让灵魂从文字里得到放映,定格

诗,也就不是苍白的文字,而是灵像的神秘变化,体现。
发表于 2017-5-28 06: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哑榴 发表于 2017-5-27 22:14
文贵在曲。诗亦如此。
深涧鱼脊龙游出,浅水迸鳞蛇行之。
诗歌的轨迹看似简单,直接,明了

曲折在方寸之间,如人脑之勾回。不一定非得九曲十八湾,又何止九曲十八湾。但诗不是为着曲折而曲折的。“文喜看山不喜平”,一首诗,一首四行的诗又能“曲折”到何处?(全唐诗中,绝句占了近四分之一)。所以不能搞教条主义。
发表于 2017-5-28 06: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谢谢城子兄,对本篇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