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晓荷 于 2015-4-17 05:37 编辑
一“狐”击起千层浪 /晓荷
——关于“狐狸”的文字版若干解释
一.平仄版
《忽》
忽然间的自我,忽然间的发现,在秋天,在不经意要发现什么的时候,一出门就碰到狐狸;
喜悦来自打破时间的规律,喜悦来自看到另一个开心的自己,和动物建立沟通的惊喜、过程;
此诗成功解决了时空交错,在不可能的时候看见可能,给读者提供穿越平常的美感,变不凡为平凡。
《湖》
此诗全篇没有着“湖”字只言片语,但是给读者砸下联想的余波,犹荡漾湖心;
秋天的美不仅在于动植物获得饱满的收获,“秋狐”音同“秋湖”,很容易形成思维的共振;
诗歌的外延和想象,一半由读者完成,波及的“场”越大,作品的余味越足,此诗做到了此点。
《虎》
狐狸作为娇小动物的代表,没有百兽之王的雄风,狐狸的媚态以及狡猾的可爱,弥补了先天不足;
此诗以小取胜,以巧补拙,从“爱”的内心(如苹果里的虫子)找到出口,温柔一“笑”,瓦解秋天;
在人类看来,秋天是博大的,无法征服的,或比喻老虎;但若内心藏“爱,”足以缚住看似强大的外境;
由此:心灵永远比自然博大,前提是有足够的理由征服自己,安静自己,满足自己;
此诗通过强大和软弱之间强烈的比对,引发拓展;哲学意味浓厚。
《互》
在西方以“型”取胜的很多诗歌看来,诗歌的体积和诗歌的能量大小,成正比例关系;
譬如《荷马史诗》,不仅长度远胜杜甫《兵车行》,其直观,富有质感的表述,可摸,可触,在思维的表面延伸;
中国现代诗歌受古代诗歌影响,善于追求型体和能量的反比例关系,型越小承载的力道越大;
以小博大的极端是晦涩、深奥,不容易在互联网时代传播,虽然追求文字的“核能”效应,思路是正确的,此诗偏于深奥;
在互通有无,互相借鉴的前提下,既要做到诗歌思想、能量的爆炸效应,又要确保诗歌的传播广泛,必然在“互”上下功夫。
二.字形版
《狐》
“狐”字,从字义分析,披着动物外衣的瓜果,动植物同体的一个字,人类同“狐”打交道已久,必须了解他的穿戴——文字外貌;
由此自得知,动物出场,往往喻示成熟的季节,静态的植物纷纷殿后,任何一个生命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由此引发动植物及环境保护的话题;
外表的动,不代表心灵的狂野,皮毛下掩饰的往往是一颗和自然节律保持同步的“静”心,植物之心;
此字构造独特,为人类承续“天人合一”思路,提供字形的物质支持。
《狸》
“狸”字,从字形分析,披着动物形态的“里”外观念,一只动物承载人类思维到达不了的地方,确实难为古人,佩服古人;
受人类先天能力不足限制,山、河、宇、宙造成空间的阻挡,如何借助文字,穿透隔阂,于是万物为“我”所用;
心灵可以到达想要去的地方,如果心里足够容纳可爱的动植物,如果心里足够想象,让心灵穿越去吧;
宇宙的隧道,“虫洞”的绳索,今夜正悬挂在思维的扶梯,里里外外:万物与我同心,借童心跨越,待重新抒写。
导读:本赏析借助散文诗形式,着眼点放在“狐狸”二字,贴合:“文章题目一般来说最先出现的词条,是先入为主的词条”,之普通读者思路;
赏析主旨在于延续本人“天人合一”的评诗方法,从文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等构成诗歌的基本要素,找突破口,寻求大众评审的思维来源、历史支持、及穿透余脉等。
附:
狐狸的秋天
红土
在秋天
一出门就碰到狐狸
它狡猾的笑
松软的毛
它的狡猾挂在树上
像苹果一样红,像苹果一样甜
它狡猾地爱着你,像苹果里的坏虫子
|
|